论马克思的公平思想

发布时间:2018-06-10 01:29

  本文选题:马克思 + 公平思想 ; 参考:《中南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摘要】:马克思公平思想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马克思公平思想的内涵外延、理论基础、发展历程的探讨,有助于揭示马克思公平思想的全貌,同时通过探讨其历史定位与当代价值,亦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 马克思公平思想有深刻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一直强调公平的历史性与相对性。从马克思所提出来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一般原理可推导出社会公平是被生产实践所决定的;从阶级社会必然存在不平等现象,从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可以知道只有消灭阶级才能实现公平;从共产主义社会将不存在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不存在国家和一切等级组织,将实现人与人在经济、政治上的平等,消除因分工所导致的差异,可以看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完全公平平等的社会。 马克思公平思想是建立在之前相关理论基础之上的,也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马克思公平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是社会上所存在的经济与政治的不平等,主要表现为财富的集中与贫困的增长并存、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直接对立;马克思公平思想的理论渊源有古典公平思想和自由主义公平思想、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公平思想、空想社会主义的公平思想等;马克思公平思想的发展历程是以《莱茵报》时期、巴黎时期为界而划分为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马克思分别扮演着追求人类幸福的民主斗士、追求公平的人道主义者和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公平批判与重建者三种角色。 马克思公平思想有经济、政治和道德等三个维度。马克思经济公平思想是从劳动与经济关系当中逐渐推导出来的,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不公平的实质,其核心在于通过对生产资料占有制的考察来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过程的不公平性。马克思政治公平思想主要集中于阶级与政治权利方面的探讨,消除一切政治特权是其主要实现途径。马克思道德公平思想关注的是作为世界主体的人和整个人类的命运这一最高层次的道德追求,人类自由解放是其终极追求和体现。实际上这三种公平思想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自由解放这一共同目标。 马克思公平思想需要科学客观的评估,以明确其价值并更好地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马克思公平思想在他所处的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现了马克思思想的博大精深,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也遗留了一些历史谜题。在现代社会,马克思公平思想既受到来自于以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公平思想的挑战,又有来自于分析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不同解释和理解所带来的困惑。当前,马克思公平思想的现实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同时马克思公平思想对人类社会公平的终极理想的描绘,也可以为当下社会提供现实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Abstract]:Marx ' s fairness though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x ' s ideology system . The connotation extension , theoretical basis and development course of Marx ' s fairness thought help to reveal the whole appearance of Marx ' s fairness thought , and meanwhile , through discussing its historical location and contemporary value , it can serve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better .

Marx ' s theory of fairness has profound scientific connotation . Marx has always emphasized the historical and relativity of fairness . From the productivity determined by Marx ,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determine the social fairness which is decided by the practice of production ;
From the inevitable existence of inequality in the class society , it is possible to know that only the elimination class can achieve equity from the overthrow of the bourgeoisie by the proletariat revolution to the socialist society and the communist society ;
From the communist society , there will be no private ownership of production data , there will be no national and all 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s , which will realize the economic , political equality and the elimin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caused by the division of labour , and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ommunist society will be a completely fair and equal society .

Marx ' s theory of fairness is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levant theories and has experienced three main stages of development . The realistic basis of Marx ' s fairness thought is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equality in the society , mainly manifested as the accumulation of wealth and the growth of poverty , and the proletariat is directly opposite to the bourgeoisie ;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Marx ' s equity theory is classical fairness thought and liberal equity , Hegel and Feuerbach ' s fairness thought , empty thought of socialism ' s fairness thought , etc .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Marx ' s fairness thought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in the period of the period of the Paris period and the Paris period . In these three stages , Marx played three roles in pursuit of the human well - being , the pursuit of the fair humanitarian and the fair criticism and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

Marx ' s fair thought has three dimensions , such as economy , politics and morality . Marx ' s economic fairness idea is derived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r and economy deeply . The core of Marx ' s economic fairness is to reveal the unfair nature of capitalist economic proces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duction information possession system . Marx ' s theory of political fairness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class and political rights , and the elimination of all political privileges is its main realization way .

Marx ' s theory of justice requires scientific and objective assessment to clarify its value and guide our country ' 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practice better . Marx ' s theory of fairness has very important meaning in his age , which embodies the profound and profound practical value of Marx ' s thought . At present , the realistic value of Marx ' s fairness is embodied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harmonious society . At the same time , Marx ' s fair thought is the ultimate ideal depiction of human social fairness , and also can provide the direction and impetus for the present society to provide practical efforts .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A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虎学;;马克思“社会”概念研究述评[J];高校社科动态;2009年02期

2 刘森林;;为什么我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不重视施蒂纳?[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谢礼圣;吕增奎;;青年马克思理论视域中的现代国家——评《青年马克思:德国哲学、现代政治和人类繁荣》[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6期

4 卢现祥;马克思理论对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6年04期

5 王虎学;;马克思“社会”概念研究回溯[J];唯实;2009年05期

6 徐建立;;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批判思想的价值目标[J];前沿;2009年10期

7 朱进东;;马克思《大纲》研究50年[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洪韵珊;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与改革[J];社会科学研究;1991年01期

9 邹广文,邵腾;宗教批判对马克思理论形成的作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格·巴加图里亚;柳·瓦西娜;李兴耕;;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成果[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迪;;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及对中国的影响[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2 陈学明;马拥军;;马克思主义的命运——苏东剧变后西方四大思想家走近马克思的启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3 戴生岐;;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陕西省2010年马克思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4 韩立新;;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的生态学问题[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5 刘啸霆;;重读恩格斯——全球化背景下诠释和发展马克思理论的必然选择[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M.考林;黄陵渝;;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异化观[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7 许斗斗;;论共产主义运动的现实性和过程性——兼与张奎良先生商榷[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胡世祯;;是批评还是赞扬?——评《生产要素价值论的逻辑错误》[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雅林;;“生活/生产”互构:社会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体系的再解读[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刘孟学;;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方法论分析[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遥译;当前危机导致马克思理论的回归[N];经济参考报;2009年

2 花蕾 袁和静(书评人);马克思如何看待21世纪[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3 余亮;@马克思[N];东方早报;2011年

4 梁中堂;加强马克思遗著出版的几点建议[N];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李舫;回归马克思的思想本真[N];人民日报;2011年

6 辽宁大学 宋伟;后现代主义并未超出马克思理论视域[N];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包心鉴;准确把握马克思理论的整体性和统一性[N];人民日报;2007年

8 [法]Jean-Claude Delaunay;国家在现代马克思理论中命运如何[N];社会科学报;2006年

9 吴越;让学生幸福地学习[N];天津教育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高定一;“这里没有领导,只有学员”[N];湘声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胜珍;论马克思的公平思想[D];中南大学;2012年

2 杜玉华;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芸;马克思交往思想的历史生成及其对传播学的影响[D];上海大学;2012年

4 田志亮;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韩泽栋;理解“晚年马克思”[D];河南大学;2011年

6 张永红;马克思的休闲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刘真金;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涂四益;阶级与宪政——从洛克到黑格尔和马克思[D];武汉大学;2010年

9 穆方平;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中国化阐释[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肖永辉;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世界观[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方;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实践视域[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

2 赵丽;马克思生产关系概念形成的文本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3 王淼;马克思理论的现代性意蕴及其当代启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胡葆芸;马克思的社会科学观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罗昊苏;马克思正义观之方法论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刘娴靓;马克思历史主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雷;马克思语言观的当代阐释[D];广州大学;2010年

8 王慧;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贺;马克思与生态学思想的关系及其实践意蕴[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吴佩琦;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01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001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8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