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良法理论及其中国实践

发布时间:2018-07-16 08:30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良法理论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以"法"与"法律"相区分为逻辑前设;在真理意涵上,应体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符合事物本质;在政治伦理上,须具有特定的价值规定性,体现社会成员的意志,立法者负有诚实的义务,保障自由;在形式方面,要科学地表达权利义务,具有可操作性。马克思恩格斯的良法理论,具有明显的特征,在批判继承自然法学的基础上,又吸收各种法学方法特别是规范法学的理论资源,有所创新、发展。在当代中国,立法机关应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良法理论为指导,为社会的善治奠定坚实的良法基础。
[Abstract]:Marx and Engels' theory of good law contains abundant contents, which is based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law" and "law"; on the meaning of truth, it should embody the social material living conditions and accord with the essence of things; The legislator must have the honest duty to protect the freedom; in the form, it is necessary to express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scientifically, which is operable. Marx and Engels' theory of good law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criticizing and inheriting natural law, Marx and Engels absorb various methods of law, especially the theoretical resources of normative law, to innovate and develop.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legislature should be guided by Marx and Engels' theory of good law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of good law for social good governance.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A811;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桂林;论良法的标准[J];法学评论;2000年02期

2 李步云;赵迅;;什么是良法[J];法学研究;2005年06期

3 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05期

4 于洪君;论法的理解与法制[J];外国法译评;199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继光;;论经济法的运行机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3 张平;;法的核心要素之辩——以法律实证主义为中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杨思斌;功利主义法学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5 李娟娟;宋功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登堂与入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钱继磊;;《反思中国法学界的“权利话语”》之反思[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7 张小平;;法律经济学的普通法语境及其在大陆法系背景下的应用前景[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8 徐继强;;从政治概念到法律命题——对“以人为本”的法律及其方法的几点构想[J];北方法学;2011年01期

9 袁立;;公共治理困境与公法学的理性回应[J];北方法学;2012年02期

10 梁鹏;徐学鹿;;论和谐商法[J];北方法学;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保疆;梁昊;;治理理论视角下的乡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探析——以广东省为例[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2 吴丕;;从政治监督学角度看公共预算监督[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俞可平;;善治与和谐社会[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4 张建伟;;论政府环境责任的完善[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5 陈丽萍;;需求变化与多元供给——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服务的供需均衡[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蒋德海;;我国法制建设应严格区分制约和监督[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7 陈宇;;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在社区的建构——以杭州的实践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卢芳霞;;组团式服务: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严昌;;政府回应:中国的理解和实践[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顾金喜;;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与地方政府治理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7 樊安;英美法理学中的整体性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8 周玉芝;凯尔森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莉;社区参与:社会稳定的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春阁;政府信息公开的动力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果;业主委员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刘烨华;社会资本视域下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提升途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委;法律秩序的生成[D];湘潭大学;2010年

4 姚鹤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未来模式[D];湘潭大学;2010年

5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徐洁;论毛泽东法律思想[D];江南大学;2010年

7 程波;系统治理视阈下的村民自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刘幸;试论公权力的规范运行[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檀朝亮;建国初期(1949-1956年)农民国家观念建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林丽琼;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社会协作机制的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步云,柳志伟;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谱写宪政新篇章[J];法学;2003年01期

2 格里·斯托克,华夏风;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3 鲍勃·杰索普,漆卝;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4 让-彼埃尔·戈丹,陈思;现代的治理,昨天和今天:借重法国政府政策得以明确的几点认识[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5 弗朗索瓦-格扎维尔·梅里安,肖孝毛;治理问题与现代福利国家[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6 玛丽-克劳德·斯莫茨,肖孝毛;治理在国际关系中的正确运用[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7 李步云;法的应然与实然[J];法学研究;1997年05期

8 文正邦,赵政;试论制度文明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9 李步云;;法的两重性与基本矛盾[J];中外法学;1992年01期

10 沈宗灵;;法 正义 利益[J];中外法学;199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为国;;治“法”初论[J];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黄丽娟;;我国法治建设的困境及其出路[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125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125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a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