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历史自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发布时间:2018-07-16 08:50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自觉意识的民族。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逐步形成了高度的历史自觉,展现了伟大的责任担当。他注重培养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荣誉感和自豪感,重视继承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关心对传统文化的整理与保护工作,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忠诚守望者;他尊重历史事实,主张客观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坚决抵制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错误,科学看待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是中华民族科学历史观的辛勤培育者;他引领中华民族站在历史的高度探讨社会主义本质等理论问题,基于历史的经验强调保持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高度警惕和坚决纠正各种错误思想倾向,带领中国人民初步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开拓者。
[Abstract]:The Chinese nation is a nation with a strong sense of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During his long revolutionary career, Deng Xiaoping gradually formed a high degree of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and showed great responsibility. He is a loyal watchman of the spiritual homeland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respects the facts of history by paying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a sense of honor and pride in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nation,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inheri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revolutionary traditions and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work of sorting out and protect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dvocating objective dialectical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on of history, resolutely resisting and criticizing the errors of historical nihilism, and treating the historical role of the masses scientifically are the industrious cultivators of the Chinese nation's scientific view of history. He led the Chinese nation to stand at the height of history to discuss theoretical issues such as the essence of socialism, emphasizing the extrem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based on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being highly vigilant and resolutely correcting all kinds of erroneous ideological tendencies. Leading the Chinese people has initially strengthened the confiden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s a great pione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院;
【基金】:2014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B0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青年基金(QN143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思政项目(SZ1310)
【分类号】:A84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敬胜;;论邓小平“两个飞跃”战略思想的现实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汪青松;;邓小平企业管理实践与理念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3 李正华;;邓小平、陈云的改革思想比较[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4 周新城;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前途的一个大问题——科学地研究苏联演变问题的重大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胡安全;;新时期中共党内教育活动的历史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胡安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意识的嬗变与执政党的思想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王新建;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的宽广视阈[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马小林;刘沧海;;以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当代社会思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王开琼;;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及增进民族团结的策略[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王心月;;邓小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权文荣;;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2 程淑兰;;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本质要求[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3 廖胜华;;科学发展观地域化的广东类型[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4 黄卫平;郑超;;经济特区的政治逻辑——献给深圳经济特区30周年[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5 彭先兵;倪新兵;;基于东莞看实施“和谐共享战略”建设幸福广东的路径[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王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哲学基础与四大难题[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雅儒;;论新一轮思想解放——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8 程中原;;毛泽东理论问题指示平议[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正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冯静;;关于避免收入两极分化的政府责任思考[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艳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6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9 燕泰翔;中国工农关系演进与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王群生;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晓宇;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庆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陈达;毛泽东民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燕杰;现阶段高校研究生兼职本科辅导员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波;和谐社会构建中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白宇;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现实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敏;中国共产党党建主线演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唐建阳;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于晓军;邓小平经济改革创新思维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刘莹;基于马恒昌小组精神的企业创新精神的思考[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晨虹;守望中华民族精神家园[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4年11期

2 张银萍;苗长华;李瑾;;浅谈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J];才智;2010年10期

3 董慧;;现代性批判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09期

4 ;从民族精神家园的仪式到《非遗法》的实施[J];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5 宫捷;;论重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路径[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刘学智;;民族精神家园:历史的回顾与当代重建[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洪文秋;;浅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识[J];中国职工教育;2014年08期

8 任学礼;侯俊萍;;弘扬中华源头文化 建设民族精神家园——略论陕西是中华文化之源[J];理论导刊;2009年07期

9 王晓鸣;宫捷;;以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社会主义学院大有可为[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葛晨虹;;守望中华民族精神家园[J];理论学习;201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茁;守护民族精神家园[N];河南日报;2007年

2 陕西省公祭黄帝陵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苏宇;纪念人文初祖黄帝 建设民族精神家园[N];陕西日报;2008年

3 ;走进蒲城:探寻中华民族精神家园[N];陕西日报;2014年

4 汉秋;中国节日:日益突显民族文化韵味[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孙文生 齐小英 赵波;文明成长:守护民族精神家园[N];陕西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周静 实习生 覃思;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N];贵州日报;2014年

7 本版编辑邋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吉林省文联主席 张笑天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二月河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 车延高;创造文艺新繁荣[N];人民日报;2007年

8 记者 薛向群邋杜朋举 张梅;“纪念人文初祖黄帝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开幕[N];陕西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徐佳敏;同一种文化 同一种精神[N];宁夏日报;2010年

10 济南市文联主席 党组书记 邹卫平;文艺工作者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园丁[N];中国艺术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一闳;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精神传统[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畅;文化更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后补工程”[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25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125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d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