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年谱》看毛泽东与中国“民主新路”

发布时间:2018-07-25 06:23
【摘要】:"民主新路",是毛泽东提出的。他在论述"民主新路"时所说的"民",是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这四大阶级在内的人民。这种民主,既不同于资产阶级民主,也有别于无产阶级民主,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民主"。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民主与集中、人民民主与统一战线、人民民主与共产党的领导的关系,毛泽东对极端民主化、民粹主义、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无政府主义这些似是而非的"民主"进行了批判。毛泽东对民主制度的创新,最为突出的有红军时期的士兵委员会、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政权、解放战争进程中建立的人民代表会议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新中国成立时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4年建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等。毛泽东提出的"民主新路",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已经成为一条现实的和独具魅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Abstract]:The new road to democracy was put forward by Mao Zedong. When he talked about the "new road to democracy", the "people" were the people, including the working class, the peasant class, the petty bourgeoisie and the national bourgeoisie. This kind of democracy is different from both bourgeois democracy and proletarian democracy, but a "people's democracy" in accordanc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In order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ocracy and centralism, between people's democracy and the United front, between people's democracy and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for Mao Zedong's views on extreme democratization, populism, and bourgeois democracy in the West, Anarchism is criticized by these specious "democracy". Mao Zedong's innovations in the democratic system are most prominent among the soldiers' committees during the Red Army period, the "three or three systems" regime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the people's congresses and people's congresses established in the course of the War of Liberation.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system established in 1954, and so on. The "new road of democracy" proposed by Mao Zedong has become a realistic and charismatic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polit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efforts of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of Chinese Communists.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
【分类号】:A8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社香;王卓超;;“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王卓超回忆1965年毛泽东在重上井冈山期间的一次谈话[J];党的文献;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向军;;毛泽东国家安全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内在逻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彭冰;;中国50年代的国家与契约[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3 邵维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新中国60年[J];北京党史;2009年05期

4 杨世文;反对官僚主义斗争必须贯彻“三个代表”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杜玉珍;;建国后毛泽东的农村发展道路[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韩广富;论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特点[J];长白学刊;2001年01期

7 高仁立;;试论邓小平关于党委制建设的思想[J];长白学刊;2007年04期

8 姜仿其;;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及其实践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黄华;姚永丽;;毛泽东对中国实现工业化的社会制度思考[J];沧桑;2008年02期

10 王立豪;;新民主主义社会结束的原因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志华;;苏共二十大、斯大林问题与中苏关系——根据俄国最近披露的档案文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刘维芳;;毛泽东对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贡献[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玉琛;李建森;;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例[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4 刘华清;;试论毛泽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5 田克勤;董一冰;;毛泽东对“干群关系”的认识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上)[C];2006年

6 沈雁昕;;建国以来毛泽东的惠农思想[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7 周批改;陈建兰;陈谦;;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及其对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启示[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8 王孔容;徐娅;;建国初期毛泽东关于“五个统筹”思想的历史考察[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9 李忠;;论罗坊会议精神与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关系[A];纪念罗坊会议召开8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谭东华;;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探索及其经验启示[A];“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领导文化发展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毕彩云;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润;毛泽东联美抗苏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曾学民;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贺碧霄;新闻范式更替:从民间报人到党的干部[D];复旦大学;2011年

6 周勇;“鞍钢宪法”的历史考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薛剑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视野下的五四宪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爱民;毛泽东战略决策思想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王燕晓;毛泽东的教育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10 杨俊;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巧善;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发展思想探微[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耿阳;统购统销与农村社会重构:1953-1958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石明忱;马克思社会发展观本质要求与党执政绩效探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伟;1950-1978年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历史考察与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小娇;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东敏;论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探索[D];西北大学;2011年

7 智香花;从三大历史转变看中共八大[D];河南大学;2011年

8 谷延;毛泽东数字分析法评析[D];河南大学;2011年

9 宋训龙;毛泽东廉政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颜廷平;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能力建设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琴;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而奋斗的光辉历程[J];政策;2001年09期

2 梁琴;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民主事业[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正确把握政治文明建设三大要点[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5期

4 尹中卿;;民主立法与人民民主——民主立法问题研究之二[J];新疆人大(汉文);2007年06期

5 黄宗良;;缺乏人民民主,民生的改善就可能大打折扣[J];人民论坛;2007年Z1期

6 辛世俊;;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J];学习论坛;2007年11期

7 孙承斌;李斌;邹声文;;人民民主:社会主义的生命[J];浙江人大;2007年11期

8 张琳琳;;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J];人民之声;2007年11期

9 庄聪生;;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11期

10 庄聪生;;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J];团结;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楚刃;畅瑞玲;;人民民主法制要始终体现最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2 魏先法;;中国共产党应对危机困难挑战的经验[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3 虞崇胜;;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关系探析[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蔚莲;;党内民主、人民民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柳成焱;;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与基层民主的定义及区别[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6 张燕玲;;“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建国六十年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7 吴敏;;没有民主就没有共产党——为中国共产党诞辰八十五周年而作[A];山西省政治学会纪念建党85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常士

本文编号:2142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142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7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