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马克思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效应——以平田清明为中心的思想史考察
[Abstract]:Japanese neo-Marxism was born in the 1960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dogmatism of the orthodox theorist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Japan who followe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the East and the Marxism of humanism in the West. This school mainly involved in Guangsong, Pingtian Qingming, Wang Yueqing and other scholars as the founder. This thesis takes the civil society theory of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Japanese neo-Marxism, Qingming Hiada, as a case study, and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ideological history of the original idea of civil society put forward by the representative of Japanese New Marxism.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new theories and ideas of civil society such as Hirada's reinterpretation of Marx, "the reconstruction of individual ownership", "civil society under socialist system", and so on. And its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Marxist academic circles and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reality in China.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平田清明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13ZXD01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建鹏;;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发生路径与基本图景[J];东南学术;2014年04期
2 许恒兵;谭孟灵;;重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法理论——从苏联理论家的理解说开去[J];长白学刊;2015年03期
3 丁瑞媛;王兵;;“文本”的还原与“方法”的创新:平田清明市民社会理论的解读与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08期
4 王福生;;重思《巴黎手稿》中的异化概念[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5 韩立新;;异化、物象化、拜物教和物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02期
6 黄晓锋;;重思“剧中人”与“剧作者”的关系[J];嘉应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7 孙亮;;马克思拜物教批判语境中的“正义”概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8 杨建兵;陈绍辉;;从“异化”到“物象化”——广松涉视阈中马克思哲学逻辑转向的历史分析[J];理论界;2015年10期
9 周嘉昕;;马克思著作中的“物象”与“物”[J];现代哲学;2014年01期
10 内田弘;彭曦;;《资本论》的构成原理是什么?——读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第三版)[J];哲学分析;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袁立国;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黄晓波;马克思社会资本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余建军;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D];南开大学;2014年
4 邓习议;四肢结构论:从实体主义到关系主义的新推进[D];南京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立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J];求实;2006年07期
2 王代月;;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7年09期
3 王陶;;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及对唯物史观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4 蔡其欣;;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脉络[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5 易承志;;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回溯[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黄伟力;查芳灵;;试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代价值[J];学术论坛;2009年08期
7 于新;;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法治意蕴[J];理论月刊;2010年03期
8 贾义文;;浅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进[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陈新亮;赵巍;魏剑冰;;浅析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意义[J];党史博采(理论);2010年06期
10 丁利萍;;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探微[J];枣庄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帆;张艾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个人权利保障的价值意蕴[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2 王聪;;读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市民社会理论的法哲学启示[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3 汪宁;项丽敏;;构建公民社会——俄罗斯的实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崔志海;市民社会理论与晚清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大学教师 周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是亟待弘扬的传统[N];东莞日报;2010年
3 刘雪松;市民社会理论与法治研究[N];光明日报;2003年
4 记者 塔娜;北方社科院青年学者哲学论坛在哈尔滨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崔予姝;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穆方平;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中国化阐释[D];复旦大学;2011年
3 蒋红;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创建[D];复旦大学;2006年
4 洪岩;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项松林;苏格兰启蒙思想家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吉涛;第三部门与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D];中南大学;2008年
2 董雷;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扬州大学;2010年
3 穆松翠;市民社会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宿亮;试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意义[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10年
5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富鑫;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市场经济价值[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7 常媛;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8 邓玉生;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建构[D];黑龙江科技学院;2011年
9 李文倩;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10 孙淑;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东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78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178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