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什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8-08-20 15:17
【摘要】:20世纪60年代,马尔库什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一书,试图对马克思理论作出人道主义解读。全书围绕"人的本质"概念展开,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一概念的内涵。一是以劳动为切入点,说明人是普遍的自然存在。二是通过对社会性和意识以及体现在其中的普遍性的探讨,说明人是社会的、有意识的存在。三是指出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以及人的本质只有在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中才能不断实现。
[Abstract]:In the 1960s, Markush published Marxism and Anthropology, trying to make a humanitarian interpretation of Marx's theory. The book revolves around the concept of human nature and analyzes its connot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First, labor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indicating that man is a universal natural existence. Secondly,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sociality, consciousness and the universality embodied in it, it is proved that man is a social and conscious existence. The third is to point out that the essence of man is historic and that the essence of man can be realized continuously only in the dialectical unity between man and society.
【作者单位】: 中央局;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0AKS005 黑龙江省社科重大委托项目“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研究”,项目编号:08A-002
【分类号】:B08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5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7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tD;;重返马克思的人本思想[J];成才之路;2007年21期

2 王军伟;;论海德格尔和萨特的人道主义之争[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张渤;;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马智;阎春荣;;“生产劳动”与“社会关系”——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规定[J];理论导刊;2011年01期

5 冯晓宁;;浅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自由[J];世纪桥;2010年11期

6 白立强;;感性的超越与理性的回归——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本质”的界定及其当代价值[J];求实;2007年02期

7 陈华森;;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及其对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25期

8 闵建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现代阐释[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李晓春;;马克思理论的逻辑延续性及其方法论启示——超越异化史观,创立唯物史观[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郑忆石;理论内涵的双重性——评"理论反人道主义[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生岐;;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陕西省2010年马克思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2 陈学明;马拥军;;马克思主义的命运——苏东剧变后西方四大思想家走近马克思的启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3 黄楠森;;关于以人为本的若干理论问题[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雪虎;;人文之维及其当代面对:文论美学30年回望[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韩立新;;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的生态学问题[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6 林方;;马克思主义与人本心理学[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7 罗文东;;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郝贵生;;关于人的本质研究中的两个问题[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9 卢迪;;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及对中国的影响[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陈粤;;略论马克思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理论语境[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N];北京日报;2003年

2 辽宁大学 宋伟;后现代主义并未超出马克思理论视域[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N];光明日报;2003年

4 俞吾金;继承与超越[N];解放日报;2004年

5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光明日报;2007年

6 宁波大学 庄鸿湘;要划清“制造”与“发展”的界线[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王真 马承伦 张勇;科学发展观的文化蕴涵[N];解放军报;2006年

8 薛德震;提“以人为本”会导致“以我为本”吗[N];北京日报;2004年

9 潘岳;对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N];学习时报;2006年

10 记者 朱剑慧、刘立伟;以称必要时将向黎出动地面部队[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2 闫薇;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命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构”、“辩护”和“修正”[D];吉林大学;2011年

3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志勇;人与制度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童贤成;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魏连;胡绳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李兴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杨茜;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方;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实践视域[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

2 刘贺;马克思与生态学思想的关系及其实践意蕴[D];河南大学;2011年

3 胡葆芸;马克思的社会科学观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韩建莉;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罗昊苏;马克思正义观之方法论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牟曦东;马克思对人本质界定的视野与维度[D];吉林大学;2011年

7 邢野;桥本刚关于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侠;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及其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9 王慧;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佩琦;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94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194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4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