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3-27 12:08

  本文关键词: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以异化为核心,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异化现象进行深刻批判,揭露了在技术迅速发展、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同时,人的自由、尊严被扭曲和践踏的事实。在他看来,20世纪的异化现象与19世纪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不同,现代人所面临的异化现象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呈现总体化特征。 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他早期受到海德格尔和马克思的影响,试图综合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而后他看到了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联系,便试图揭示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哲学根源。二战结束后,当他看到理性主义无助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时,便开始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用弗洛伊德主义来修正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著名的爱欲解放和单面人思想。在晚年,他又将目光转移到了美学,试图从艺术审美中寻求解决异化的途径。 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可以分为三方面,即异化的外在表现、异化的根源和克服异化的途径。在他看来,技术理性是造成异化的根源,发达工业社会的异化现象不仅表现在人与自然上,更体现在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上。因此,要克服异化,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使生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齐头并进,对资本主义进行全面的、总体的改革。 马尔库塞一生都在关注现实社会,具有强烈的革命色彩。一方面,他的异化理论充分彰显了人文关怀,从多角度审视了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们遭遇的种种不幸;另一方面,他的异化理论由于缺乏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对技术的狭隘理解以及革命道路的乌托邦而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启发意义。同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一样,我国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异化”,极大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马尔库塞思想的理解,丰富我们对异化的认识,还有助于提醒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充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社会的多面性,最重要的是做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马尔库塞 异化理论 技术理性 和谐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712.59;D61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1 引言9-13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9
  • 1.1.1 选题目的9
  • 1.1.2 选题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3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12-13
  • 1.3.1 研究思路12-13
  • 1.3.2 创新之处13
  • 2 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形成13-22
  • 2.1 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形成背景13-17
  • 2.1.1 历史背景13-14
  • 2.1.2 思想渊源14-17
  • 2.2 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形成过程17-22
  • 2.2.1 初步探索期18
  • 2.2.2 融合形成期18-19
  • 2.2.3 成熟发展期19-22
  • 3 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2-32
  • 3.1 异化的外在表现22-26
  • 3.1.1 自然的异化:生态危机22-23
  • 3.1.2 社会的异化:极权主义社会23-25
  • 3.1.3 人的异化:受控的本能和语言领域25-26
  • 3.2 异化的根源26-28
  • 3.2.1 马尔库塞的理性观26-27
  • 3.2.2 技术理性——异化的根源27-28
  • 3.3 克服异化的主要方式28-32
  • 3.3.1 技术和自然的“美的还原”29-30
  • 3.3.2 经济、政治、文化的“艺术革命”30-31
  • 3.3.3 人的爱欲解放31-32
  • 4 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价值与局限32-39
  • 4.1 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价值32-36
  • 4.1.1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的批判思想32-33
  • 4.1.2 深化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33-35
  • 4.1.3 彰显了人本主义精神35-36
  • 4.2 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局限36-39
  • 4.2.1 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36-37
  • 4.2.2 狭隘的技术悲观主义倾向37-38
  • 4.2.3 革命途径的乌托邦38-39
  • 5 马尔库塞异化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39-48
  • 5.1 我国现阶段的“异化”现象39-45
  • 5.1.1 “异化”现象的主要表现39-43
  • 5.1.2 “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43-45
  • 5.2 克服异化,构建和谐社会45-48
  • 5.2.1 充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生态文明45-46
  • 5.2.2 坚持社会的多面性,实现社会繁荣46-47
  • 5.2.3 始终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入的全面发展47-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山金;李庆平;;试论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2期

2 王若水;异化──这个译名[J];读书;2000年07期

3 陈学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意义[J];江海学刊;2000年05期

4 李作清;;从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看我国消费文化发展[J];世纪桥;2011年11期

5 李晓晴;;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和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理论探讨;2007年04期

6 丁香桃;;法兰克福学派异化理论的逻辑转向[J];岭南学刊;2008年05期

7 于万杰;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异化理论比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年01期

8 周桂芹;;马尔库塞的“总体异化”理论及启示[J];前沿;2010年01期

9 王雨辰;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理论[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10 傅永军;马尔库塞“发达工业社会批判理论”评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本文关键词: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70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f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