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利益协调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13:16
本文关键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利益协调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类进行社会活动的动力源泉是利益,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关系也大都与利益有关,这就使得利益关系成了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如何协调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提出分工和私有制是利益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物质利益关系是利益的首要内容,精神利益关系是利益的重要反映,社会关系是利益的社会基础等。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提出了自己的利益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都非常重视和尊重人民的利益,形成了人民利益至上的利益观。主要表现在:一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二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社会存在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了分析;三是提出协调利益矛盾的具体方针是统筹兼顾。改革开放以来,以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同时,也在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目前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不断凸显,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不利于激发社会创造的活力、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有序等。因此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和中国共产党人利益观的指导下通过继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利益矛盾调节机制、继续深化体制改革、维护和重建社会公平等措施加以化解和解决,从而使利益心理更加健康,,利益结构更加合理,利益关系更加协调,把利益矛盾与冲突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让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成果。
【关键词】:和谐社会 利益 以人为本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导言7-10
- (一) 文献综述7-9
- (二) 选题意义9-10
- (三) 研究方法10
- 一、 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10-12
- (一) 分工和私有制是利益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10-11
- (二) 物质利益关系是利益的首要内容11
- (三) 精神利益关系是利益的重要反映11-12
- (四) 社会关系是利益的社会基础12
- 二、 中国共产党人的利益观12-16
- (一)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利益观12-13
- (二) 改革开放以来以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利益观13-16
- 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利益矛盾与冲突16-25
- (一) 利益矛盾与冲突的主要表现16-23
- (二)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23-25
- 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利益协调的基本对策25-33
- (一) 继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26-27
- (二) 不断完善利益矛盾调节机制27-31
- (三) 继续深化体制改革31
- (四) 维护和重建社会公平31-33
- 结语33-34
- 注释34-37
- 参考文献37-39
- 后记39-40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继平;;社会保障与构建和谐社会[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高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 构建和谐社会[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5期
3 丁晋清;;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就是最大程度的关注民生[J];南方论丛;2007年02期
4 岳文海;试论民生问题与和谐社会[J];中州学刊;2005年06期
本文关键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利益协调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70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