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8 20:03
本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追求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是中国人民美好的愿望。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美好愿望的实现提供了理性的力量,但是理性的力量需要现实的基础。这现实的基础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实际工作中,发展生产和其他事业,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创设条件,促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为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创造一系列条件,进行民生建设。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当代中国的民生建设有自身的一系列问题和特色内容值得研究。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一系列问题,首先要理解它的含义,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第一是中国特色,主要指的是中国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基本国情;第二是社会主义,主要指的是坚持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原则;第三是民生建设,主要指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生活资料和必要条件。本研究论文采用了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即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辩证分析法。本学位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是:有助于我们从中国视角丰富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有助于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实践经验。本学位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是:有利于促进中国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并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内容。它的理论基础是: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理论、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理论以及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近代民生思想的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必须利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它的理论内容是:民生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任务,民生建设的基本保障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民生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民生建设的基本途径是“三步走”,民生建设的基本目标是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民生建设是一项全面的系统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有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它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有实际的意义。它的基本原则是:人民群众历史主体性原则和公平正义原则。坚持人民历史主体性原则,就保证了人民群众在民生建设整个过程中的共建共享。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既可以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又可以催生共同富裕的必然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经济民生建设、政治民生建设、文化民生建设、社会民生建设和生态民生建设。它们构成了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民生建设整体。每一个方面的民生建设都有其必要性、地位、作用及其特定的建设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前后相继的民生建设实践,主要包括: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实践对于我国的民生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全面性民生建设与重点性民生建设相结合,基础性民生建设与发展性民生建设相结合,渐进性民生建设与跨越式民生建设相结合,民生建设的不平衡性与平衡性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化和深化;它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它是中国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准备。从以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相关论述,可以得出基本的结论:第一,在当代中国进行民生建设,一定要坚持“三个自信”。只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我们的民生建设就一定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二,民生建设要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之中。民生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灵魂,而现代化建设又推动民生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民生建设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23
-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问题的提出13-14
-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含义14-15
- 1.3 研究现状15-19
- 1.4 本学位论文的学术目标与研究的主要内容19-20
- 1.4.1 本学位论文的学术目标19
- 1.4.2 本学位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9-20
- 1.5 本学位论文的创新之处20-21
- 1.6 本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21
- 1.7 本学位论文研究的意义21-23
- 1.7.1 本学位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21-22
- 1.7.2 本学位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22-23
-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与理论内容23-36
-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23-26
- 2.1.1 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理论23-25
- 2.1.2 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理论25
- 2.1.3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近代民生思想的精华25-26
-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理论内容26-35
- 2.2.1 民生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任务26-28
- 2.2.2 民生建设的基本保障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28-29
- 2.2.3 民生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29-31
- 2.2.4 民生建设的基本途径是“三步走”31-32
- 2.2.5 民生建设的基本目标是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32-33
- 2.2.6 民生建设是一项全面的系统性建设33-35
- 2.3 本章小结35-36
-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基本原则36-49
-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价值取向36-40
- 3.1.1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要求36-37
- 3.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中的以人为本37-40
-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基本原则40-48
- 3.2.1 民生建设中的人民群众主体性原则40-43
- 3.2.2 民生建设中的公平正义原则43-48
- 3.3 本章小结48-49
-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主要内容49-93
-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民生建设49-62
- 4.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民生建设的必要性49-52
- 4.1.2 经济民生建设在民生建设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52-54
- 4.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民生建设的主要内容54-62
-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生建设62-70
- 4.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生建设的必要性63
- 4.2.2 政治民生建设在民生建设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63-64
- 4.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生建设的主要内容64-70
- 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民生建设70-79
- 4.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民生建设的必要性70-71
- 4.3.2 文化民生建设在民生建设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71-74
- 4.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民生建设的主要内容74-79
- 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民生建设79-86
- 4.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民生建设的必要性79-81
- 4.4.2 社会民生建设在民生建设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81
- 4.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民生建设的主要内容81-86
- 4.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民生建设86-92
- 4.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民生建设的必要性87-88
- 4.5.2 生态民生建设在民生建设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88-90
- 4.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民生建设的主要内容90-92
- 4.6 本章小结92-93
-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主要实践93-107
- 5.1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93-96
- 5.1.1 新中国成立的民生建设价值93-94
- 5.1.2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民生建设价值94-96
- 5.2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96-98
- 5.2.1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96-97
- 5.2.2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民生建设价值97-98
- 5.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98-100
- 5.3.1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98-99
- 5.3.2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民生建设价值99-100
- 5.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00-102
- 5.4.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100-101
- 5.4.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生建设价值101-102
- 5.5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02-105
- 5.5.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102-103
- 5.5.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民生建设价值103-105
- 5.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05-106
- 5.6.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性105
- 5.6.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建设价值105-106
- 5.7 本章小结106-107
-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特点与意义107-114
- 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特点107-112
- 6.1.1 全面性民生建设与重点性民生建设相结合107-109
- 6.1.2 基础性民生建设与发展性民生建设相结合109-110
- 6.1.3 渐进性民生建设与跨越式民生建设相结合110-111
- 6.1.4 民生建设的不平衡性与平衡性相结合111-112
- 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意义112-113
- 6.3 本章小结113-114
- 结束语114-116
- 致谢116-118
- 参考文献118-126
- 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26-1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俊祥;;民生国家论——中国民生建设的广义政治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72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