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视域下马克思自然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4 10:49
【摘要】:马克思一生以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满为择业的指南,创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探寻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人对自身的确证,是对思维真理性的确证,人是在实践中认识这个世界,也是在实践中改变着这个世界。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践中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哲学家们关注的问题。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讨论,产生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两大主义的论战促进了人们关注自然,关注人本身。但这种关注不应是片面的,形而上的,应该是把人与自然辩证的统一起来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回归到马克思的思想中去,对马克思自然观做一个深度的解读,以便更好的为现当代全球化的生态问题和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宝贵的、可借鉴的经验。从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渊源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以实践的角度分析了马克思自然观的主要内容。首先探讨了马克思自然观中的实践活动的价值尺度。实践的价值尺度是反映了人的需要和和实践目标。人的需要是通过人们实践活动得到满足的,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完成。通过实践看马克思的自然观,从而说明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自然观在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是形而上学的,而是辩证的考察,历史的考察、具体的考察。其次分别介绍了马克思自然观中对自然的考察,马克思所说的自然,是以自然的先在性为前提,自然对人来说是作为人的感性对象的存在,是人的无机界的身体;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和得到改善,人化的自然表征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完成。再次探讨了马克思自然观中的人,说明人具有双重属性,另一方面说人的活动是感性的、对象性的活动。人具有自然属性,同时也具有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人成为人的先在前提,社会属性的人才是人的本质;人的对象性的活动是实践,在实践中人对自身进行确定,对自然进行认识,实践是人与环境、主客体的统一。人在改变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改造人。然后通过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反自然性批判理论,指出私有制是造成自然恶化的根源,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以及人的目的性缺失三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自然观。最后提出马克思自然观中的共产主义生态指向是人与自然的双解放,以及人的本质的复归。梳理和深度挖掘马克思自然观的思想,对当代中国和全球性生态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A81;X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雒新艳;郑志康;;身份、态度与心理:人与自然和解的主体向度[J];理论与现代化;2019年03期

2 杨娟;;人类文明发展视域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J];实事求是;2019年03期

3 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03期

4 解保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础[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18年12期

5 徐磊;曹孟勤;;美好生活的绿色承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1期

6 官锡强;;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设壮美广西[J];当代广西;2019年03期

7 余敏;;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J];新湘评论;2019年01期

8 余谋昌;;人与自然和谐[J];绿色中国;2018年18期

9 马胜男;;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学基础[J];大众文艺;2019年06期

10 柴自贵;;哲学视域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兼论新时代实现人与自然双重自由的价值目标[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青;刘派;;简论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和谐观[A];生态文明与人的发展[C];2013年

2 刘启营;;传统文化·人与自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3 马保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审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马祥林;;从气候环境危机看人与自然和谐之天人合一[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于海量;;论可持续发展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整合[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6 易培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发展关系的思想探析[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同勋;;以古为鉴,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陶秀t

本文编号:2802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802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5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