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01:09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是邓小平反思社会主义建设、思考当代中国发展问题而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毛泽东公平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全面而系统的科学理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重新探讨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要启示,对于解决现阶段我国主要社会问题、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的理论渊源、时代背景等前提入手,全面阐述邓小平公平思想的主要构成和科学内涵,其中包括对共同富裕观点、生产力观点、按劳分配观点和民主法治观点四部分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概括出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坚持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先富带动后富的战略布局、结合开放与发展的四大特点。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时刻坚持将公平正义与执政工作紧密结合,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继承和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课题。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对当今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的价值目标和取向的纵深研究,从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两方面着手,对实现社会公平、维护改革开放成果、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我党执政基础、实现民族振兴“中国梦”等问题和任务进行了深入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邓小平 公平思想 社会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4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1章 绪论10-13
- 1.1 选题意义10
- 1.2 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0-11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1
- 1.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11-12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12-13
- 第2章 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的形成13-21
- 2.1 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形成的依据13-18
- 2.1.1 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13-16
- 2.1.2 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16-17
- 2.1.3 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17-18
- 2.2 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形成的过程18-21
- 2.2.1 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的萌芽阶段(1975-1978年)18-19
- 2.2.2 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的形成阶段(1979-1984年)19-20
- 2.2.3 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的成熟阶段(1984-1992年)20-21
- 第3章 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1-43
- 3.1 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的主要内容21-32
- 3.1.1 共同富裕是社会公平的终极目标21-26
- 3.1.2 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26-29
- 3.1.3 按劳分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分配原则29-31
- 3.1.4 民主法治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政治保障31-32
- 3.2 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的特点32-43
- 3.2.1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32-35
- 3.2.2 坚持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35-37
- 3.2.3 坚持先富带动后富的战略步骤37-40
- 3.2.4 坚持开放与发展的有机结合40-43
- 第4章 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的当代价值43-57
- 4.1 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的理论价值43-51
- 4.1.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平思想43-44
- 4.1.2 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44-51
- 4.2 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的实践价值51-57
- 4.2.1 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51-54
- 4.2.2 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54-57
- 结论57-59
- 参考文献59-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62-63
- 致谢63-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云善;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公平分配思想的发展[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年05期
2 袁贵仁;论马克思主义的公正观[J];求索;1992年04期
3 李红,林奇清;邓小平的富民思想与社会公平目标[J];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05期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1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91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