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发展及其实践

发布时间:2017-04-08 09:20

  本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发展及其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群众”一词在当今中国的政治语境中被人们使用极其频繁,然而,理论界尚未对“群众”这个词的真正来源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政治色彩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其实,古代的中国和西方,并没有使用“群众”这个概念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称呼,而是在每个不同的时代都有与当时的社会形势相匹配的词来形容群众这个群体。在一般意义上,“群众”这个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泛指聚集在一起的大多数人,没有具体指代社会上的哪一个政治角色。近代的西方则认为群众是暴民,是盲目的、没有意识的群体。直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产生,才肯定人民群众定义为推进历史活动的主体。中国共产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指导下,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根本路线,在今天仍然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群众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群众路线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252;D091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6
  • 目录6-8
  • 绪论8-12
  • 第一章 “群众”概念的历史考察12-22
  • 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群众观12-15
  • 第二节 西方历史上的群众观15-21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的基本内涵21-22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内容22-28
  • 第一节 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22-24
  • 第二节 人民群众创造价值和利益24-25
  • 第三节 公共权力源自人民群众25-28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发展28-40
  • 第一节 毛泽东创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群众理论28-30
  • 第二节 邓小平深化和拓展中国特色群众观的理论30-32
  • 第三节 江泽民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群众观理论32-35
  • 第四节 胡锦涛展开以人为本群众观的理论35-37
  • 第五节 习近平提出革攻坚期群众观的新思想37-40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实践探索40-52
  • 第一节 中共领导集体群众路线实践探索40-45
  • 第二节 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挑战45-48
  • 第三节 应对新挑战的几点思考48-52
  • 第五章 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58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58-60
  • 致谢60-62
  • 个人简历62-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凤鸾;;浅谈孔子的民本思想[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谢庐明;;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田铭钊;;试析习近平的群众观[J];蚌埠党校学报;2013年04期

4 何影;;利益共享实现机制中的利益整合及其运作方式[J];前沿;2009年11期

5 唐龙;;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探索;2007年06期

6 石仲泉;;中央苏区与苏区精神[J];中共党史研究;2006年01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发展及其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92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1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