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思想发展史初论 ——兼论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
发布时间:2021-03-31 02:4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战略目标和重大课题。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内国际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研究我国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深刻思考,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深入研究其历史文化渊源对今天我们深刻认识和领会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深刻内涵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首先按时间顺序从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西方文化中的和谐社会思想,紧接着又详细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墨、释四家的和谐社会思想,然后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的和谐社会思想,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和谐社会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的和谐社会思想。最后,文章重点分析了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同历史上和谐社会思想的渊源关系,发现了这些思想的重要启示作用,找出了胡锦涛是如何批判继承历史上这些和谐社会思想的。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西方和谐社会思想的研究
1.2.2 中国传统和谐社会思想的研究
1.2.3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研究
1.2.4 简要述评
1.3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西方和谐社会思想
2.1 古代西方和谐社会思想
2.2 近代西方和谐社会思想
2.2.1 产业革命前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思想
2.2.2 产业革命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思想
2.2.3 后产业革命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思想
2.3 现代西方和谐社会思想
第3章 中国传统和谐社会思想
3.1 儒家的和谐社会思想
3.1.1 儒家的"和"与"和谐"理念
3.1.2 儒家的和谐社会理念
3.2 道家的和谐社会思想
3.2.1 道家思想中的和谐理念
3.2.2 道家和谐社会思想的内容
3.3 佛家的和谐社会思想
3.3.1 佛家思想中的和谐观念
3.3.2 佛家思想中的和谐社会思想
3.4 墨家的和谐社会思想
3.4.1 墨家思想中的和谐观念
3.4.2 墨家的和谐社会理想
第4章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
4.1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
4.1.1 马克思、恩格斯对和谐社会本质的认识
4.1.2 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4.2 列宁的和谐社会思想
4.2.1 列宁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
4.2.2 列宁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
4.3 毛泽东、江泽民、邓小平的和谐社会思想
4.3.1 毛泽东的和谐社会思想
4.3.2 邓小平的和谐社会思想
4.3.3 江泽民的和谐社会思想
第5章 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与历史上相关思想的关系
5.1 对西方和谐社会思想的借鉴
5.1.1 西方和谐社会思想的启示
5.1.2 与西方和谐社会思想的契合点
5.2 对中国传统和谐社会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5.2.1 中国传统和谐社会思想的启示
5.2.2 对中国传统和谐社会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5.3 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结论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和谐: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再拓展[J]. 薛秀军.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2]列宁和谐社会思想的构建思路及其现实抉择[J]. 王浩斌.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3]构建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渊源[J]. 索军明.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09(04)
[4]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 段鹏飞.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5]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贡献[J]. 朱建平. 理论界. 2009(01)
[6]和谐:马克思主义整个学说的最终目标[J]. 乌峰,张铁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J]. 王福敏,王国宏. 科技创新导报. 2008(15)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探源和现实依据[J]. 王丹,刘申时. 辽宁警专学报. 2007(06)
[9]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社会”理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J]. 崔满明. 理论导刊. 2007(11)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依据[J]. 许宁.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7(05)
硕士论文
[1]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研究[D]. 栾鸾.中国石油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10627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西方和谐社会思想的研究
1.2.2 中国传统和谐社会思想的研究
1.2.3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研究
1.2.4 简要述评
1.3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西方和谐社会思想
2.1 古代西方和谐社会思想
2.2 近代西方和谐社会思想
2.2.1 产业革命前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思想
2.2.2 产业革命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思想
2.2.3 后产业革命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思想
2.3 现代西方和谐社会思想
第3章 中国传统和谐社会思想
3.1 儒家的和谐社会思想
3.1.1 儒家的"和"与"和谐"理念
3.1.2 儒家的和谐社会理念
3.2 道家的和谐社会思想
3.2.1 道家思想中的和谐理念
3.2.2 道家和谐社会思想的内容
3.3 佛家的和谐社会思想
3.3.1 佛家思想中的和谐观念
3.3.2 佛家思想中的和谐社会思想
3.4 墨家的和谐社会思想
3.4.1 墨家思想中的和谐观念
3.4.2 墨家的和谐社会理想
第4章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
4.1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
4.1.1 马克思、恩格斯对和谐社会本质的认识
4.1.2 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4.2 列宁的和谐社会思想
4.2.1 列宁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
4.2.2 列宁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
4.3 毛泽东、江泽民、邓小平的和谐社会思想
4.3.1 毛泽东的和谐社会思想
4.3.2 邓小平的和谐社会思想
4.3.3 江泽民的和谐社会思想
第5章 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与历史上相关思想的关系
5.1 对西方和谐社会思想的借鉴
5.1.1 西方和谐社会思想的启示
5.1.2 与西方和谐社会思想的契合点
5.2 对中国传统和谐社会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5.2.1 中国传统和谐社会思想的启示
5.2.2 对中国传统和谐社会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5.3 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结论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和谐: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再拓展[J]. 薛秀军.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2]列宁和谐社会思想的构建思路及其现实抉择[J]. 王浩斌.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3]构建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渊源[J]. 索军明.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09(04)
[4]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 段鹏飞.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5]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贡献[J]. 朱建平. 理论界. 2009(01)
[6]和谐:马克思主义整个学说的最终目标[J]. 乌峰,张铁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J]. 王福敏,王国宏. 科技创新导报. 2008(15)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探源和现实依据[J]. 王丹,刘申时. 辽宁警专学报. 2007(06)
[9]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社会”理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J]. 崔满明. 理论导刊. 2007(11)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依据[J]. 许宁.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7(05)
硕士论文
[1]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研究[D]. 栾鸾.中国石油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10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110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