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技术二重性批判理论研究——基于《资本论》及相关手稿的文本考证
发布时间:2021-04-18 19:56
技术能够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以前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指标。正是得益于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共产党宣言》给予了资产阶级政权统治极高的评价。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当它被应用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它就带有了显著的价值取向和特殊属性,《资本论》及相关手稿用了大量篇幅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马克思从物质内容和社会形式两个方面对技术范畴进行了二重性批判,不仅指出了技术对于商品生产积极性与消极性的统一,同时详细揭示了技术发展表面上有利于劳动力自由解放、实则不利于劳动力再生产的矛盾作用。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沉迷于技术拜物教,只有正视技术被谁所控为谁所用,才能科学驾驭技术并推动社会进步。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基于资本积累的技术二重性批判
1.作为资本积累量的规定的技术批判
2.作为资本积累质的规定的技术批判
二、基于社会发展的技术二重性批判
1.作为物质内容的技术批判
2.作为社会形式的技术批判
三、基于人类解放的技术二重性批判
1.作为实现解放必要条件的技术批判
2.作为精神道德异己力量的技术批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向何处去——兼论新技术下劳动的一般特征[J]. 张新春,董长瑞. 经济学家. 2019(01)
[2]分工深化论:五次社会大分工与部门内分工探析[J]. 谢长安,程恩富.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12)
[3]论马克思主义科技经济理论的三个高度[J]. 杨承训,张新宁. 当代经济研究. 2015(06)
[4]论马克思的生产、技术与生态思想[J]. 许斗斗.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05)
本文编号:3146081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基于资本积累的技术二重性批判
1.作为资本积累量的规定的技术批判
2.作为资本积累质的规定的技术批判
二、基于社会发展的技术二重性批判
1.作为物质内容的技术批判
2.作为社会形式的技术批判
三、基于人类解放的技术二重性批判
1.作为实现解放必要条件的技术批判
2.作为精神道德异己力量的技术批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向何处去——兼论新技术下劳动的一般特征[J]. 张新春,董长瑞. 经济学家. 2019(01)
[2]分工深化论:五次社会大分工与部门内分工探析[J]. 谢长安,程恩富.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12)
[3]论马克思主义科技经济理论的三个高度[J]. 杨承训,张新宁. 当代经济研究. 2015(06)
[4]论马克思的生产、技术与生态思想[J]. 许斗斗.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05)
本文编号:3146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146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