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依据和思维方式
发布时间:2021-04-18 23:30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要从整体上全面准确完整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反对各种各样的肢解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内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及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曾多次出现机会主义、经济主义、批判经验主义等对马克思主义的断章取义、片面理解以及割裂歪曲,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页反复出现严重的对马克思主义片面理解与运用的右倾、左倾路线。这些都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前提是从其产生的动态历史过程和其理论特征上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动态历史过程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和自然辩证法是其根本的结构体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最根本的世界观,实现共产主义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四个理论特征。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有着理论的和现实的依据。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完备而严整的理论体系,其内容涵盖多个领域又互相联系,是具有整体...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
(一) 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动态历史原象
(二)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
1.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
2.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4.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二、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依据
(一)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完备而严整的理论体系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身具有整体性理论特征
2.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又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3.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的统一整体
(二)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是经典作家终生的艰苦诉求
1. 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创立过程中体现着思想整体性
2. 列宁在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捍卫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3.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追求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把握
(三)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是学科综合发展的现实需要
1.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改变传统分割式研究造成的学术封闭的需要
2. 整体解读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应当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遵循的根本研究方法
3. 从整体上对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把握与对马克思主义丰富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研究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要求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有整体性的理论特征
2.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是体现其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3.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以继续推进其中国化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一) 用完整的系统的观点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
(二) 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
(三) 用发展的创新的观点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
(四) 用实践的科学的观点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
(五) 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
(六) 以逻辑的和历史的相统一的观点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
四、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一)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深度中国化
(二)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
(四)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整体性方法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创新[J]. 丁军,王承就. 理论与现代化. 2008(05)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基本思路[J]. 肖贵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3]加强整体性研究,科学理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J]. 李毅.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整体性特征[J]. 杨谦,代俊兰.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5]整体性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J]. 寇清杰.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6]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J]. 丁军,王承就.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7]从实践意图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J]. 王南湜.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8]“特色道路”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实践[J]. 杨永志.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9]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国外马克思主义[J]. 阎孟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10]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四个角度[J]. 逄锦聚.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本文编号:3146373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
(一) 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动态历史原象
(二)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
1.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
2.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4.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二、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依据
(一)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完备而严整的理论体系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身具有整体性理论特征
2.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又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3.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的统一整体
(二)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是经典作家终生的艰苦诉求
1. 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创立过程中体现着思想整体性
2. 列宁在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捍卫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3.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追求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把握
(三)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是学科综合发展的现实需要
1.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改变传统分割式研究造成的学术封闭的需要
2. 整体解读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应当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遵循的根本研究方法
3. 从整体上对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把握与对马克思主义丰富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研究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要求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有整体性的理论特征
2.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是体现其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3.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以继续推进其中国化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一) 用完整的系统的观点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
(二) 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
(三) 用发展的创新的观点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
(四) 用实践的科学的观点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
(五) 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
(六) 以逻辑的和历史的相统一的观点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
四、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一)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深度中国化
(二)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
(四)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整体性方法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创新[J]. 丁军,王承就. 理论与现代化. 2008(05)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基本思路[J]. 肖贵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3]加强整体性研究,科学理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J]. 李毅.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整体性特征[J]. 杨谦,代俊兰.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5]整体性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J]. 寇清杰.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6]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J]. 丁军,王承就.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7]从实践意图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J]. 王南湜.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8]“特色道路”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实践[J]. 杨永志.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9]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国外马克思主义[J]. 阎孟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10]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四个角度[J]. 逄锦聚.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本文编号:31463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146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