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及其现实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9 08:38
  我国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并始终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但在近年来,理论界有些学者认为“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某一特定阶段的特定的教育方法,认为灌输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灌输过时了,从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灌输论”。那么,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否具有科学性?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论”?这些都是我们不能不慎重思考的问题。 本文共四个部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探讨,阐明了“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论述自发性和和自觉性、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以及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辩证统一关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理论意义——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同时,根据时代和时代主题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论述了在新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现实意义——指导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前进的科学理论;力图在实践中通过坚持灌输内容的科学性、注重灌输方法的多样性、保持灌输主体的先进性以...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一) “灌输论”的思想源头: 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思想
    (二) “灌输论”的体系初成: 考茨基的历史贡献
    (三) “灌输论”的完善发展: 列宁的新概括
    (四) “灌输论”的中国化历程: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丰富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理论意义——奠定了无产阶级思想理论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 重视自觉与重视自发的辩证统一
    (二) 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辩证统一
    (三) 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的辩证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现实意义——指导新时期思想理论教育继续前进的科学理论
    (一) 时代主题变化与马克思主义“灌输论”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灌输论”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灌输论”
四、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论”
    (一) 始终坚持灌输内容的科学性
    (二) 高度重视灌输方法的多样性
    (三) 努力保持灌输主体的先进性
    (四) 不断增强灌输结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147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147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1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