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著译”与毛泽东“两论”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7 08:41
  毛泽东的“两论”(指《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如何看待毛泽东“两论”的理论来源、历史地位,国内外学者一直存在着争议。其中,关于李达“著译”(指李达翻译和撰写的著作)与毛泽东“两论”的关系,学者们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因为李达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共鸣和契合之处,所以,不能简单的以“文字关联法”和“无文字关联法”来判定李达“著译”与毛泽东“两论”的关系。不同的认识视角会得出不同的关系:从“两论”的不同版本来看,李达的相关著作对毛泽东的不同版本的“两论”产生了支援、参照和个别观点的充实作用,毛泽东的“两论”则是对李达“著译”的超拔;从“症候阅读”视角来看,毛泽东的“两论”与李达“著译”在写作背景、理论旨趣、实践场域等方面存在着异质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来看,李达“著译”与毛泽东“两论”是共同发力,共同战斗的关系。厘清李达“著译”和毛泽东“两论”的关系,对于澄清二者关系认识误区,正确认识毛泽东“两论”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以批判毛泽东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为切入点,采用文献研究、史论结合文本分析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比较系统地研...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李达“著译”与毛泽东“两论”关系争论的缘起
    2.1 李达“著译”与毛泽东“两论”争论的原因
        2.1.1 “毛泽东热”背后引发的争议
        2.1.2 毛泽东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
    2.2 李达“著译”与毛泽东“两论”关系争论的历史过程
        2.2.1 国外争论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原因
        2.2.2 国内争论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原因
    2.3 李达“著译”与毛泽东“两论”关系争论的目的
        2.3.1 否定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合法地位
        2.3.2 否定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第三章 李达“著译”与毛泽东“两论”关系争论内容及评析
    3.1 李达“著译”与毛泽东“两论”关系争论的内容
        3.1.1 “抄袭说”
        3.1.2 “超越说”
    3.2 李达“著译”与毛泽东“两论”关系争论评析
        3.2.1 “文字关联法”的评析
        3.2.2 “无文字关联法”的评析
第四章 李达“著译”与毛泽东“两论”关系的再思考
    4.1 “两论”不同版本视域下李达“著译”与毛泽东“两论”的关系
        4.1.1 李达“著译”对毛泽东“两论”不同版本的支援作用
        4.1.2 毛泽东的“两论”是对李达“著译”的超拔
    4.2 “症候阅读”视域下李达“著译”与毛泽东“两论”的关系
        4.2.1 “症候阅读”在解读李达“著译”与毛泽东“两论”关系中的重要性
        4.2.2 “症候阅读”视域下李达“著译”与毛泽东“两论”的差异性
第五章 厘清李达“著译”与毛泽东“两论”关系的当代启示
    5.1 正确认识“两论”的历史地位
        5.1.1 “两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
        5.1.2 “两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石
        5.1.3 “两论”是对中国现代社会革命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总结
    5.2 科学把握“两论”的当代价值
        5.2.1 “两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提供了基本理论遵循
        5.2.2 “两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价值指引
        5.2.3 “两论”为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提供重要方法论支撑
    5.3 准确回应“两论”的现实要求
        5.3.1 新时代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5.3.2 新时代要继续深化和拓展对“两论”的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实践论》《矛盾论》的当代价值——纪念“两论”问世80周年[J]. 刘丰华.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7(07)
[2]历史虚无主义批判:当前深化毛泽东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J]. 张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3]用文本比较为毛泽东《矛盾论》辩诬——以矛盾特殊性为例[J]. 常改香.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4]毛泽东研究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透视[J]. 尚庆飞.  学术界. 2016(01)
[5]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启之作——李达《〈实践论〉、〈矛盾论〉解说》探论[J]. 汪信砚,李禾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5(02)
[6]症候阅读:解释《矛盾论》的科学方法[J]. 张明.  学海. 2014(06)
[7]尼克·奈特关于李达与毛泽东“两论”关系的再解读[J]. 张明.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4(02)
[8]《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研究中的史实纠谬[J]. 许全兴.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2(06)
[9]不是抄袭是超越——重读《实践论》《矛盾论》[J]. 刘毅强.  博览群书. 2012(07)
[10]浅析李达艾思奇对“两论”的研究[J]. 唐城.  党史文苑. 2012(06)

硕士论文
[1]浅析阿尔都塞症候式阅读及其影响[D]. 焦云龙.西南政法大学 2015
[2]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思想研究[D]. 孙国时.广西师范学院 2014
[3]论李达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贡献[D]. 孙晓.湖北大学 2013
[4]阿尔都塞“症候阅读法”解析[D]. 鲁云静.南京师范大学 2013
[5]李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D]. 郭志浩.湖南大学 2012
[6]论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D]. 任恒磊.安徽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16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16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4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