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晚年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1-06-08 13:00
  19世纪40、5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早期的“唯物史观”。它所包括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社会发展规律、实践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最终创造者等观点,成为人们认识和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依据。唯物史观的创立使得唯心史观彻底破产,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到了19世纪80、90年代社会历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资本主义经济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盎然,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工人阶级在一定程度上能与资产阶级和平共处,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各种误解唯物史观的思想、言论四处流传;同时唯物史观的完善和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恩格斯在他的晚年作出了一件对人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对唯物史观进行了系统地丰富和完善。他用敏锐的眼光观察变化多端的世界,仔细地分析历史发展进程的新变化,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产生了新认识;他又重新研究以前的物质生产并且大胆质疑,从繁多浩瀚的“物质堆”中找到了“人”,创立了“两种生产理论”;他慎重地寻求历史发展方法,综合考察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抛弃了机械的“物质决定论”,寻求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最...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1、对唯物史观概念的界定
    2、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原本唯物史观
    一、原本唯物史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原本唯物史观的具体内容
第二部分:恩格斯晚年面临的时代变迁
    一、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新趋向
    二、资产阶级统治政策出现了新变化
    三、各种非难唯物史观思想的相继出现
    四、完善唯物史观是理论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三部分: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一、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看法
        1、对资本主义的新认识
        2 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二、两种生产理论
    三、历史合力论
        1、历史合力论的性质
        2、历史合力的计算方法
        3、历史合力论的方法论意义
    四、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理论
第四部分:唯物史观新发展的时代价值
    一、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判断提供了理论根据
    二、两种生产理论为以人为本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 两种生产理论的理论启示
        (二) 两种生产理论的现实映照
    三、历史合力论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搭建了理论平台
        (一) 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二) 协调配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
        (三) 社会成员: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
        (四) 平衡态的寻求: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支点
    四、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理论为我国建设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构筑了理论支撑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218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18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e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