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视野下青少年价值观培养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3 19:18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是人对价值的追求和选择。动物与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除了物种为其所规定的现实生存条件之外,它不知道还有其他什么生活世界,因而动物根本不存在什么价值追求和价值选择问题。而人却不同,人作为一种实践的存在,其实践本质决定了人永远都不会满足于现状和现存世界,而必然会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理想世界,由此才产生了价值及其价值观教育的问题。但是,究竟什么是价值?人应当追求什么样的价值?人又将如何选择和确定自己的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不同的人对这些问题,往往会做出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回答和解释。教育在人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青少年阶段则是人的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如何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创新青少年价值观培养的方法,这些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本文在充分阐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和归纳分析等方法对青少年价值观培养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我国青少年价值观已经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诸如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并没有形成充分的合力、作为主导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还没有占据绝对的统领地位、现行的教育制...
【文章来源】:汕头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背景:多元文化背景
1.4 研究的内容
1.5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内涵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2.1.1 人的本质的理论
2.1.2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2.2 价值和价值观的内在规定性
2.2.1 价值的内涵
2.2.2 价值观的内涵
2.2.3 价值、价值观和人的本质的关系
2.3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内涵和特征
2.3.1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价值观
2.3.2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实践为特征的价值观
2.3.3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最高价值取向
第3章 青少年价值观培养的挑战
3.1 价值观培养缺失
3.1.1 教育理念:重教育、轻培养
3.1.2 教育内容:标准化、一体化
3.1.3 教育任务:突出政治价值观
3.1.4 教育方法:传统灌输、形式化
3.2 青少年价值观培养错位
3.2.1 教育主体定势:价值观教育的“无个性”
3.2.2 主流文化乏力:价值观教育的“无主”性
3.2.3 应试教育挤压:价值观教育的“无位”性
3.2.4 内容方法失当:价值观教育的“低效”性
第4章 青少年价值观培养方法的继承和创新
4.1 青少年价值观培养方法继承与创新遵循的主要原则
4.1.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1.2 科学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4.1.3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4.1.4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2 青少年价值观培养传统方法的继承
4.2.1 正面灌输方法
4.2.2 说理教育法
4.2.3 情境熏陶法
4.2.4 榜样示范教育法
4.3 青少年价值观培养方法的创新
4.3.1 尊重与需要是价值观培养的起点
4.3.2 选择性的实践过程——人生训练
4.3.3 开放式的培养规格——主动适应
4.3.4 日常行为的培养模式——自觉适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当前我国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诸多问题的反思[J]. 岳新风. 教育探索. 2010(08)
[2]价值商谈理论与青少年价值观培养[J]. 刘会娟,林岳新. 青年探索. 2010(03)
[3]论多元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J]. 林岳新. 少年儿童研究. 2010(06)
[4]“体谅模式”理论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体谅模式在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J]. 刘会娟,林岳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01)
[5]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 王振存. 教育科学研究. 2010(02)
[6]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及其解答的前提批判[J]. 吴向东.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0(01)
[7]简谈新中国60年价值观之流变[J]. 严宗泽. 北方论丛. 2010(01)
[8]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青年人生价值观发展变迁研究[J]. 张贵安. 学理论. 2010(02)
[9]韩国大学特色化政策变迁过程中价值观的转变[J]. 梁荣华. 外国教育研究. 2009(12)
[10]简论建国60年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历史发展[J]. 石海兵. 中国青年研究. 2009(12)
博士论文
[1]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 张兴海.东北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内容、方法、途径的多主体认知研究[D]. 姜琨.山西大学 2006
[2]澳大利亚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D]. 张勇.华中师范大学 2006
[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文化发展研究[D]. 刘秀清.西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45512
【文章来源】:汕头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背景:多元文化背景
1.4 研究的内容
1.5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内涵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2.1.1 人的本质的理论
2.1.2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2.2 价值和价值观的内在规定性
2.2.1 价值的内涵
2.2.2 价值观的内涵
2.2.3 价值、价值观和人的本质的关系
2.3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内涵和特征
2.3.1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价值观
2.3.2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实践为特征的价值观
2.3.3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最高价值取向
第3章 青少年价值观培养的挑战
3.1 价值观培养缺失
3.1.1 教育理念:重教育、轻培养
3.1.2 教育内容:标准化、一体化
3.1.3 教育任务:突出政治价值观
3.1.4 教育方法:传统灌输、形式化
3.2 青少年价值观培养错位
3.2.1 教育主体定势:价值观教育的“无个性”
3.2.2 主流文化乏力:价值观教育的“无主”性
3.2.3 应试教育挤压:价值观教育的“无位”性
3.2.4 内容方法失当:价值观教育的“低效”性
第4章 青少年价值观培养方法的继承和创新
4.1 青少年价值观培养方法继承与创新遵循的主要原则
4.1.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1.2 科学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4.1.3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4.1.4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2 青少年价值观培养传统方法的继承
4.2.1 正面灌输方法
4.2.2 说理教育法
4.2.3 情境熏陶法
4.2.4 榜样示范教育法
4.3 青少年价值观培养方法的创新
4.3.1 尊重与需要是价值观培养的起点
4.3.2 选择性的实践过程——人生训练
4.3.3 开放式的培养规格——主动适应
4.3.4 日常行为的培养模式——自觉适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当前我国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诸多问题的反思[J]. 岳新风. 教育探索. 2010(08)
[2]价值商谈理论与青少年价值观培养[J]. 刘会娟,林岳新. 青年探索. 2010(03)
[3]论多元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J]. 林岳新. 少年儿童研究. 2010(06)
[4]“体谅模式”理论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体谅模式在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J]. 刘会娟,林岳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01)
[5]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 王振存. 教育科学研究. 2010(02)
[6]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及其解答的前提批判[J]. 吴向东.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0(01)
[7]简谈新中国60年价值观之流变[J]. 严宗泽. 北方论丛. 2010(01)
[8]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青年人生价值观发展变迁研究[J]. 张贵安. 学理论. 2010(02)
[9]韩国大学特色化政策变迁过程中价值观的转变[J]. 梁荣华. 外国教育研究. 2009(12)
[10]简论建国60年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历史发展[J]. 石海兵. 中国青年研究. 2009(12)
博士论文
[1]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 张兴海.东北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内容、方法、途径的多主体认知研究[D]. 姜琨.山西大学 2006
[2]澳大利亚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D]. 张勇.华中师范大学 2006
[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文化发展研究[D]. 刘秀清.西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45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4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