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前后期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1 13:08
  个体思想发展所固有的总问题使得个体思想的转变中必定存在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为思想转变不同阶段间的问题关联性、思想相近性、表达类似性。在对思想家思想进行研究时,对其思想转变的内在一致性应给予应有的重视。国内学者在展开对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研究时却普遍忽视了此一问题。毛泽东伦理思想发展的前后期,由于世界观总体上经历了从中国传统哲学到马克思主义的转换,其分析和理解问题的维度相应的产生了一个从个体性、时代性到阶级分析方法的转变。毛泽东所理解的道德的产生途径和变化民质的实践方式也产生了变化。同时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核心和主题也经历了从精神的个人主义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转变,道德评价方式经历了从主观客观皆满足而后谓之善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效果的统一论的转变,他对利益问题这一道德实现的现实基础也经历了从总体上的忽视到极度重视的转变。种种的转变彰显了毛泽东的伦理思想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之间的巨大张力和异质性。但是这种种转变中却存在内在的相似性甚至一致性,毛泽东伦理思想发展的异质阶段中也呈现出贯穿于不同时期的总体性特点。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道德分析:经验性与阶级性
    1.1 没有永恒的道德
    1.2 道德来源:从经验到实践
第2章 道德修养:国民性改造与思想改造
第3章 道德主题:精神之个人主义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4章 道德评价:“主观客观皆满足而后谓之善”与“辩 证唯物主义的动机、效果统一论”
第5章 道德基础:物质利益问题
第6章 毛泽东前后期伦理思想的总特点
    6.1 现实关怀
    6.2 实践本性
    6.3 对人格完善的极度重视
    6.4 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毛泽东实践哲学论要[J]. 李佑新.  哲学研究. 2007(12)
[2]论儒家大同思想对毛泽东设计中国社会模式的影响[J]. 王明生.  现代哲学. 2007(05)
[3]儒家“内圣外王”之道对青年毛泽东人格的影响[J]. 季荣臣.  党的文献. 2007(01)
[4]毛泽东思维结构的意志维度[J]. 李佑新.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6(05)
[5]中国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J]. 闫东明.  学术交流. 2006(07)
[6]论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形成的本体论基础[J]. 刘国胜.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6(02)
[7]毛泽东青年时代的道德境界[J]. 孙涛.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4(01)
[8]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探微——《〈伦理学原理〉批注》述评[J]. 刘进.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2(06)
[9]五四前毛泽东的哲学思想轨迹[J]. 柴再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5)
[10]从启蒙到革命:来自道德理想的引渡——“五四”时期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激进思想的逻辑构成[J]. 张宝明.  江苏社会科学. 2002(04)



本文编号:3534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534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f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