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观

发布时间:2021-12-11 15:42
  现代化是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所必然经历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始终把时间问题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邓小平的“时间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抽象上,邓小平用“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先框定我国大约50到70年的现代化建设的时间总量,然后根据这段时间的过程性特点,分成三个发展的阶段,再根据每个发展时间段的目标,确定我国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并最终形成时效的概念。邓小平还反复强调抓住时机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时量、速度、时效、时机,这四个时间概念,与“三步走”发展战略共同构成邓小平的时间观的经络。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了邓小平用“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从整体上框定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所需的50到70年的时间总量,并反对缩短或延长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时间总量;第二部分,分析了为了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及每一个时间阶段的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在发展的速度上狠下功夫,并且在不同的发展时间阶段,注意发展速度的适当性,还要注意不能因为盲目追求高速度而忽视了效益;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节约时间、提高时间利...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一、 “三步走”发展战略是邓小平现代化建设的时间大纲
        (一) “年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四千美元”是我国现代化70年的主要经济目标
        (二) “三步走”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时量和时段
        (三) “三步走”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时间特点
    二、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
        (一) “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必须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
        (二) “三步走”在发展阶段上要呈现出“适度的速度”
        (三) 与效益相统一的速度才是“过得硬的速度”
    三、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效率问题”
        (一)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充分提高时效
        (二) 邓小平提出了提高时效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四、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抓住时机”
        (一) “对于中国来说,大发展的机遇并不多”
        (二) “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
        (三) “在某一阶段,抓住时机”,“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邓小平现代化建设思想中的时间命题[J]. 李声,贺承瑶.  学海. 2001(03)
[2]论行政管理效率观——兼谈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对策[J]. 朱坚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3]论邓小平“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思想[J]. 李永胜.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3)
[4]简论时间生产力[J]. 周扬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5]共同富裕:效率与公平的内在统一[J]. 金太军.  真理的追求. 1998(09)
[6]论时间价值的特性[J]. 张黎夫.  荆州师专学报. 1998(01)
[7]论时间管理──汲取我国古代时间思想的精华加强时间管理[J]. 冯淑文.  人文杂志. 1996(06)
[8]关于时间的经济学思考[J]. 马传景.  发展论坛. 1996(04)
[9]全面把握邓小平关于速度与效益关系的论述[J]. 张雷声.  前线. 1996(04)
[10]邓小平时效观初探[J]. 李国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1)



本文编号:3534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534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2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