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现实中有许多问题都暴露出来了。全球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文化产业的低俗化与欺骗化日益猖獗。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等关系到人的文化理想的要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阐述人的本质的经典著作之一。本论文就是通过对《手搞》文化哲学观的探讨和具体解读,挖掘《手稿》文化哲学观关于人的本质、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刻思想,以及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理论价值,也是对于当下“美丽中国”、“幸福中国”以及“中国梦”等热点词语的一种理论诠释。 本文首先指出《手稿》是体现马克思文化哲学观的纲领性文件,文化哲学观又是体现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方面,对“文化”以及“马克思文化哲学”这几个概念进行解释。其次,探寻文化的逻辑起点。文化起源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化哲学关注人类实践与自然的关系。文化实践活动必须以自然界为基础,不能脱离自然界,文化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人,文化实践活动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再次,论述文化实践活动的实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表述,一是从文化实践活动的对象方面,阐述自然的历史性;二是从文化实践活动的主体方面,阐述人的本质的对象性;三是强调文化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对象性活动。复次,阐述文化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文化创造的价值取向是将人由自在的生理需求者提升为自为的创造主体,使之在本质上摆脱动物性,实现人的文化理想。文化理想体现了马克思的人本观念,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又次,论述文化的异化及其扬弃。文化的异化体现在四个方面:文化实践对象的异化、文化实践主体的异化、文化实践活动的异化以及文化实践结果的异化。文化异化的解决之道是共产主义。最后,论述马克思文化哲学观的当代意义。经济发展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重要的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马克思的原著文本还需要我们继续钻研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文化哲学 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02;A8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7
- 一 论题的提出及意义9-11
- (一) 问题的提出9-11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11
- 二 研究现状11-15
- (一) 关于《手稿》中“文化”概念的研究11-13
- (二) 关于《手稿》中文化逻辑起点的研究13
- (三) 关于《手稿》中文化价值取向的研究13-15
- (四) 关于《手稿》中文化异化理论及共产主义的研究15
- 三 研究方法15-17
- (一) 文献研究法16
- (二) 整体分析法16
- (三) 逻辑归纳法16
- (四) 综合理解法16
- (五) 理论联系实际方法16-17
- 第一章 文化的逻辑起点17-23
- 一 自然:文化实践活动的基础17-19
- 二 人:文化实践活动的主体19-20
- 三 人与自然的中介:文化实践活动20-23
- 第二章 文化的实践过程23-29
- 一 “对象”概念诠释23-24
- 二 文化实践活动的对象:自然的历史性24-25
- 三 文化实践活动的主体:人的本质的对象化25-26
- 四 文化实践活动:对象性活动26-29
- 第三章 文化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29-33
- 一 满足自为的创造需要29-30
- 二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30-33
- (一) 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30-31
- (二)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表现31-33
- 第四章 文化异化及其扬弃33-41
- 一 文化异化产生的原因33-34
- 二 文化异化的具体表现34-36
- 三 文化异化的后果36-37
- 四 文化异化的解决之道37-41
- 第五章 马克思文化哲学观的当代意义41-47
- 一 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41-43
- 二 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43-44
- 三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44-47
-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3-55
- 致谢55-56
- 附件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东;西方文化哲学的理论形态探析[J];唯实;2001年07期
2 韩红,程美莹;浅谈哲学的范式转换——文化哲学转向初探[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蒋红;文化哲学:理性与人性的结合[J];思想战线;2004年04期
4 李群山,张朝举;“文化哲学”与“哲学文化”[J];理论探索;2005年05期
5 黄力之;论文化哲学的可能性[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陈树林;;当下国内文化哲学研究的困境[J];思想战线;2010年02期
7 刘曙光;李武装;;文化哲学及其研究棱镜[J];探索;2012年01期
8 张小虎;李武装;;文化哲学发声逻辑:边界厘定、源流考辨与中国路径[J];探索;2014年01期
9 杨丽华;;试论哲学与文化的关系[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10 曾小华;文化研究与文化定义[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晓楠;;科学文化哲学前沿问题探索[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2 王泽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哲学思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张开焱;;中国文化元编码的形成及其历史基础[A];东方丛刊(2000第4辑 总第三十四辑)[C];2000年
4 郭齐勇;;文化传统刍议[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5 宫修建;曾凡英;;论文化、生命与盐的关系——兼谈川南盐业经济土壤中蕴育的音乐文化[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C];2008年
6 杨义;;五四:一种新文化哲学的考察[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吴静;;和谐文化的哲学审视[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慧玲;李阳;;文化哲学视阈下的高等教育与文化校园[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丁立群;;杜威的文化哲学观[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文兵;;《新民主主义论》与毛泽东的文化哲学[A];毛泽东研究2011年卷[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公余;文化哲学的三种形态[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李永胜;文化哲学的困境与出路[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本版编辑邋李鹏程 邹广文 丁立群;文化哲学:问题与出路[N];光明日报;2007年
4 ;文化哲学:一种哲学理解范式[N];光明日报;2010年
5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何萍;文化哲学的哲学史论题[N];光明日报;2011年
6 张晓校;简评《走向文化哲学》[N];光明日报;2009年
7 衣俊卿 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自觉回应时代问题的文化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燕连福 李重;文化发展与文化哲学的使命[N];光明日报;2013年
9 李重邋张再林;当今文化哲学研究的问题与出路[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洪晓楠 林丹 李文娟 李琳整理;什么样的文化具有软实力[N];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宏宇;文化哲学:实践哲学的当代形态[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洪晓楠;科学文化哲学前沿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东;西方文化哲学的世纪审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宗琴;中西文化哲学的比较和融通[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3 冯丽娜;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哲学[D];吉林大学;2004年
4 柴淼;中西文化哲学比较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12年
5 刘洪宇;论延安时期的毛泽东文化哲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朱大卫;论马克思文化哲学观的实质和意义[D];吉林大学;2008年
7 胡加嗣;毛泽东文化哲学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8 胡长栓;文化哲学的悖论及其历史向度[D];黑龙江大学;2001年
9 臧公余;论文化哲学视界中的“文化”范畴[D];苏州大学;2002年
10 丁忠锋;文化哲学的性质及其世界观和生命观[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9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59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