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2-07-12 18:48
  自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生态问题就已经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问题也日益凸显,中国成为了其他国家眼中的生态问题大国。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脱离全球化进程,建设生态文明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同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也是我们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向世界表明决心中国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国家,愿意为解决全球性生态问题做出新的贡献。在我们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作为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时,我国将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认识,是我们党科学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华。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就成为了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发展课题。但是,就目前国内生态文明研究现状来看,我们对生态文明的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关生态文明的理解和阐述,还存在着不少浅尝辄止和人云亦云的地方,一些基础性和方向性的问题仍...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 选题的缘由与目的
    (二)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成果
        1. 国内研究进展及成果
        2. 国外研究进展及成果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 时代背景
    (二) 思想史背景
    (三)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 本体论维度:人与自然的关系
        1. 人与自然是内在统一的
        2. 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中介
        3. 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
    (二) 建设论维度:“文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1. 科学技术的提高,减少了废物的生产和对废物的再利用或再加工
        2. 科学技术的提高,改进了农业耕作方式和合理开发土地
        3. 科学技术的提高,合理布局产业、地域结构
        4. 消除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和“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
    (三) 历史观的批判维度: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
    (四) 历史观的社会建设维度:未来社会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
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 有助于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二) 有助于科学把握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主义生态危机
    (三) 有助于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张渝政.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2]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J]. 葛恒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环境伦理思想[J]. 宋周尧.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4(02)
[4]马克思的工业文明理论及其现代意义(上)[J]. 叶险明.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4(02)
[5]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新发展[J]. 李金侠.  兰州学刊. 2004(01)
[6]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小康社会建设[J]. 张丽,高鸣.  云南社会科学. 2003(S2)
[7]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历史思考[J]. 张岂之.  史学集刊. 2001(03)
[8]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对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启示[J]. 魏晓笛.  潍坊学院学报. 2001(01)



本文编号:3659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59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7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