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恩格斯论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17-07-27 15:05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和恩格斯论社会主义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恩格斯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生产力 交往形式
【摘要】: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美好的理念,而且具有现实化的潜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予以总体性诊断和批判的基础上指出了社会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同时结合当时的革命运动实践不断对人类解放的现实可能性展开批判性的自我反思。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依赖于特定的主客观条件,既需要满足一定的客观物质前提,具备充足的生产能力,也离不开无产阶级自觉的政治意识和普遍的社会交往。尽管最初的乐观信念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发生了动摇,甚至在个别问题的具体阐述上未予明确表态,但他们从未停止对新社会形式的图景展望,特别是对先锋政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参与、革命斗争的策略、制度设计的形式、劳动分工的消灭、工作日的缩短等进行了自觉的设计。
【作者单位】: 美国瓦尔帕莱索大学经济学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生产力 交往形式
【分类号】:A81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那些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的人中间存在着一种被广为接受的观点,即这两位思想家在有关社会主义性质的问题上基本保持沉默。正如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所言:“马克思对社会主义不置一词,他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哲学家——在马克思的所有著作中只有五句话提及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彩霞;;社会分工、交往活动、交往形式和生产力的关系——《德意志意识形态》之思[J];学理论;2010年34期
2 童恒萍,李幸;论马克思的交往观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3 付秀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辩护[J];长白学刊;2003年05期
4 叶良茂;;交往 生产力 科学发展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07期
5 田振杰;冯韶慧;;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过程的认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6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广升;论科技的发展与交往形式的演变[D];东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81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819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