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备分离纯化木瓜蛋白酶的亲和膜基材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1 08:11

  本文选题:亲和膜色谱 + 静电纺丝 ; 参考:《东华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近年来,亲和膜色谱技术在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柱亲和色谱相比,亲和色谱具有许多优点,如流速高、分离速度快、压降低和易于规模化生产等。 利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造的具有纳米或微米尺度的聚合物复合纤维膜是作为亲和膜色谱基材的良好原料。本课题就从选择理想亲和膜基材的角度出发,成功地利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不同混合比例的尼龙6/壳聚糖纳米复合纤维膜。首先介绍了静电纺丝的发展、方法、成丝理论、成丝影响因素以及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广阔应用前景。通过实验为尼龙6/壳聚糖静电纺丝找到了合适的溶剂体系,即体积比为9/1的六氟异丙醇/甲酸混合体系,首次制备出了尼龙6/壳聚糖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研究了一些纺丝参数(纺丝电压、给液速率、纺丝距离),纺丝液浓度和尼龙6/壳聚糖不同比例配比对纺丝结果的影响。 对不同比例的尼龙6/壳聚糖共混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形态、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发现制备的静电纺纳米纤维直径分布在80-310 nm范围内;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DSC分析,发现尼龙6和壳聚糖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在经过静电纺丝以后,纤维的物相结构发生了变化,静电纺丝纤维更趋向无定型态;通过对电纺纤维的接触角测试和力学性能显示,所得的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 本研究的首要目的是制备出具有更高蛋白质吸附能力的新型亲和膜材料。本论文首次以静电纺尼龙6/壳聚糖为材料,以活性染料Cibacron Blue F3GA为配基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分离木瓜蛋白酶的亲和膜基材,研究了其物理性能和色谱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染料F3GA的键和量为102μmol/g,亲和膜对木瓜蛋白酶(2.0 mg/ml)的饱和吸附量达到93.46 mg/g,利用该亲和膜对木瓜蛋白酶原液的纯化倍数提高了5倍。本文综合运用批量法和动态法以亲和膜对木瓜蛋白酶的吸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亲和膜对木瓜蛋白酶的吸附行为满足Langmuir模型。综上,本研究所制备以静电纺尼龙6/壳聚糖纳米复合纤维膜为基材,以活性染料F3GA为配基的亲和膜体系,适合规模化分离纯化木瓜蛋白酶。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ffinity membrane chromatography technology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ed in th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proteins. Compared with column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flow rate, fast separation speed, low pressure and easy to scale production. Polymer composite fiber membrane with nanometer or micron scale produced by high voltage electrostatic spinning technology is a good raw material for affinity membrane chromatography. In this paper, the nylon 6 / chitosan nanocomposite fiber membrane with different mixing ratio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high voltage electrostatic spinn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hoosing ideal affinity membrane substrate.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method, theory of electrospinning,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electrospinning and the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electrospun nanofibers are introduced. The proper solvent system for the electrospinning of nylon 6 / chitosan, that is, hexafluoroisopropanol / formic acid mixed system with volume ratio of 9 / 1, was found through experiments, and nylon 6 / chitosan nanofiber film was prepar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ffects of spinning parameters (spinning voltage, feed rate, spinning distance), concentration of spinning solution and ratio of nylon 6 / chitosan on spinning results were studied. The morphology and properties of nylon 6 / chitosan blended nanofibers were studied. The diameter of the electrospun nanofibers was found to be in the range of 80-310 nm by SEM analysis, and by IR and DSC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a certain interaction between nylon 6 and chitosan molecules. After electrospinning, the phase structure of the fiber changes, and the electrostatic spinning fiber tends to be amorphous. The contact angle of the electrospun fiber is measured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shown. The obtained composite fiber has good hydrophilic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primary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prepare new affinity membrane materials with higher protein adsorption capacity. In this paper, a novel affinity membrane substrate for the separation of papain was prepared from electrospun nylon 6 / chitosan with reactive dye Cibacron Blue F3GA as ligan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its physical and chromatographic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ond sum of dye F3GA was 102 渭 mol / g, and the saturate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affinity membrane for papain was 93.46 mg / g, and the purification multiple of papain was increased by 5 times.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papain by affinity membrane was studied by batch method and dynamic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papain on affinity membrane satisfied Langmuir model. In conclusion, an affinity membrane system was prepared using electrospun nylon 6 / chitosan nanocomposite fiber membrane as substrate and reactive dye F3GA as ligand, which was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papain.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S10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亚凯;孟繁茹;肖若芳;王贺云;郭锦棠;陈庆良;刘建实;;脂肪族聚碳酸酯聚氨酯的静电纺丝[J];天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2 刘巍;刘红芹;欧刚;潘伟;;Sm,Nd共掺CeO_2纳米纤维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S1期

3 王培培;尹桂波;李静;;有序排列静电纺纳米纤维技术的研究进展[J];纺织科技进展;2011年04期

4 夏鑫;凤权;魏取福;蒋淑冬;;PVAc/SnO_2杂化纳米纤维的光催化及力学性能[J];纺织学报;2011年08期

5 王静静;周明;董科研;李琛;高传玉;;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和纳米颗粒[J];功能材料;2011年S2期

6 张红萍;熊杰;李妮;肖红伟;谢军军;;共混聚乳酸调控玉米醇溶蛋白超细纤维膜的形貌与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8期

7 郭建;俞昊;朱树琦;何媛;郑阳;朱美芳;;静电纺氧化铝纤维的制备工艺[J];合成纤维;2011年07期

8 王志华;温世鹏;胡水;张法忠;刘力;张立群;;新型核壳纤维增韧聚丙烯的研究[J];塑料工业;2011年07期

9 潘芳良;潘志娟;;静电纺纤维制品在空气过滤中的应用[J];产业用纺织品;2011年05期

10 郑鑫;廖桂英;仰大勇;解孝林;;有序电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及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俊涛;龚光明;刘金刚;孙娜;赵勇;江雷;;耐高温超疏聚合物界面材料的电纺制备与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杨清彪;王恒国;费晓亮;李耀先;杜建时;;荧光分子功能化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薄膜[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邓颖杰;卢永凯;龚煈;;胶原蛋白/银复合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制取与纤维断裂研究[A];“力恒杯”第11届功能性纺织品、纳米技术应用及低碳纺织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彬;王者香;魏迪;车永哲;王淑芳;孔德领;;结合VEGF的静电纺丝材料作为人工血管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者香;孙彬;赵强;王淑芳;俞耀庭;孔德领;;结合VEGF的静电纺丝材料作为人工血管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杰;何斌;田龙;潘志娟;;PA6/SWNTs纳米复合纤维纱连续静电纺丝[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温贤涛;范红松;谭言飞;曹红丹;张兴栋;;两种静电纺丝组织工程支架性能的比较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仰大勇;马宏伟;;静电纺丝与蛋白质微阵列[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9 邬丽丽;袁晓燕;盛京;;静电纺丝制备PVA固定化纤维素酶的研究[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朱晶心;邵惠丽;胡学超;;高浓度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的静电纺丝[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郑红 汤怡;武汉纺大举行纺织科技国际论坛[N];湖北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韩亚娟;锤炼创新筋骨[N];廊坊日报;2011年

3 彭会安;技术创新——振邦发展的核动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4 记者 李学华;南非用螃蟹壳制造新型绷带[N];科技日报;2010年

5 本报首席记者 陆慕寒;现代纺织科技国际论坛精粹[N];中国纺织报;2010年

6 邵立勤;新材料领域值得注意的新发展方向(三)[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7 菲琳;南非科学家用螃蟹壳制造创伤敷料[N];中国医药报;2010年

8 李闻芝;加工过程成了纳米聚合物研发“瓶颈”[N];中国化工报;2004年

9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文永奋 本报记者 李颖;功能纺织品百花齐放[N];科技日报;2003年

10 通讯员 王艳;永清科技创新成果轰动科博会[N];廊坊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强;混合、同轴与乳液静电纺丝方法制备活性组织工程支架[D];东华大学;2009年

2 何素文;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形态影响因素的分析与验证[D];东华大学;2011年

3 杨洋;基于静电纺丝技术构筑一维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张锋;静电纺丝构建蚕丝蛋白基支架及其应用于神经修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马志军;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低维微纳功能材料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罗巍;基于静电纺丝技术构筑一维纳米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其储锂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秦传香;苯乙烯吡啶盐染料制备与荧光纤维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刘洋;PA6/MWNTs复合纳米纤维纱连续静电纺丝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孙亚峰;微纳米纤维纺丝拉伸机理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10 王兵;巯基改性聚砜螯合性亲和膜色谱的制备及其除汞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涛;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备分离纯化木瓜蛋白酶的亲和膜基材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瞿威;静电纺丝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用PVDF/PU纳米纤维隔膜[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正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稀土离子掺杂氢氧化镧纳米纤维与表征[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4 于洪全;悬臂式多金属氧酸盐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车红锐;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稀土复合氧化物发光纳米纤维与表征[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6 孙治尧;电子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温贤涛;静电纺丝法用于制备新型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钟园园;静电纺丝中稳态射流的建模仿真与实验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王红莲;电纺纳米纤维运动学建模与仿真[D];厦门大学;2009年

10 王晓琳;聚吡咙纳米纤维的制备与性能[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73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873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1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