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行政问责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行政问责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没有政府责任,行政权的行使就没有制约,公民权的行使就没有保障,违法行政就不可能被追究。特别是在现阶段,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己进入关键时期,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已成为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趋势。从2003年的“非典”事件到近些年对一些突发公共事件中官员的问责处理,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公众的利益、规范了政府管理的方式、努力实现着政府的良好治理,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完善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行政问责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以突发公共事件为出发点,运用行政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阐述了突发公共事件和行政问责制的概念和理论依据;说明了研究突发公共事件中行政问责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中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提出完善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行政问责制的措施,以期实现责任政府的理念。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章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以及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是关于突发公共事件行政问责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本章首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与特征进行简单地概述,接着说明了行政问责制的内涵与构成要素,然后阐述了突发公共事件行政问责制研究的理论依据,包括人民主权理论、社会契约理论、善治理论以及责任政府理论,分析了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中行政问责的现实意义:政府危机管理的需要;法治政府建设的题中之义;责任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公民权利意识的体现,最后对突发公共事件中行政问责的特殊性做了简要的说明。 第三章为我国突发公共事件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主要体现在,问责文化建设方面:缺乏问责理念的社会氛围,官员责任意识缺乏,公民问责意识淡薄。政治体制方面:行政问责责任划分不清,官员职责和职权划分不清。问责体系建设方面:问责程序不够规范,形式不够全面,问责范围狭窄以及问责监督不力。制度建设方面: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执行不力。行政问责配套机制不足:行政问责信息公开程度低,问责主体救济缺失。 第四章为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中行政问责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行政问责文化理念缺乏,行政体制改革滞后,政府法制建设力度不够,行政问责保障体制不完善四方面原因。 第五章是关于完善突发公共事件行政问责制的对策思考。包括:(1)加强行政问责文化建设:培育行政问责的社会氛围;加强官员的问责文化建设,强化其责任意识;培育公民的民主观念,增强公众的监督意识。(2)明确行政问责对象:严格划分党政权限;严格划分政府部门责任。(3)完善行政问责体系建设:规范行政问责程序,规范行政问责形式,扩大行政问责范围,加强行政问责监督。(4)建立健全行政问责法律法规,实现突发公共事件中行政问责的法制化与规范化。(5)加强行政问责配套机制建设,以保障对行政问责主体的救济。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 行政问责制 责任政府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0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18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意义13
- 1.2.1 理论意义13
- 1.2.2 现实意义13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3-16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3.2 国外研究情况15-16
-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16-17
-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16-17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17
- 1.5 创新和不足之处17-18
- 第2章 突发公共事件行政问责制概述18-27
- 2.1 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与特征18-20
- 2.1.1 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18
- 2.1.2 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18-20
- 2.2 行政问责制的内涵与构成要素20-22
- 2.2.1 行政问责制的内涵20
- 2.2.2 行政问责制的构成要素20-22
- 2.3 突发公共事件行政问责的理论依据22-24
- 2.3.1 人民主权理论22-23
- 2.3.2 社会契约理论23
- 2.3.3 善治理论23
- 2.3.4 责任政府理论23-24
- 2.4 完善突发公共事件行政问责制的现实意义24-26
- 2.4.1 危机管理的需要24-25
- 2.4.2 法治政府建设的需要25
- 2.4.3 责任政府建设的需要25
- 2.4.4 公民权利意识的体现25-26
- 2.5 突发公共事件中行政问责制的特征26-27
- 2.5.1 非常规性26
- 2.5.2 紧迫性26
- 2.5.3 影响程度高26-27
- 第3章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分析27-36
- 3.1 问责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27-28
- 3.1.1 缺乏问责理念的社会氛围27
- 3.1.2 官员“官本位”思想严重,责任意识缺乏27-28
- 3.1.3 公民问责意识淡薄28
- 3.2 政治体制方面的问题28-30
- 3.2.1 行政问责责任划分不清29
- 3.2.2 官员职责和职权划分不清29-30
- 3.3 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30-33
- 3.3.1 行政问责程序不够规范30-31
- 3.3.2 行政问责形式不全面31
- 3.3.3 行政问责范围狭窄31-32
- 3.3.4 行政问责监督不力32-33
- 3.4 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33-34
- 3.4.1 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33
- 3.4.2 法律法规执行不力33-34
- 3.5 行政问责配套机制不足的问题34-36
- 3.5.1 行政问责信息公开程度低34
- 3.5.2 行政问责主体救济缺失34-36
- 第4章 突发公共事件中行政问责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6-38
- 4.1 行政问责文化理念缺乏36
- 4.2 行政体制改革滞后36
- 4.3 政府法制建设力度不够36-37
- 4.4 突发公共事件中行政问责保障机制不完善37-38
- 第5章 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中行政问责制的对策38-47
- 5.1 加强行政问责文化建设38-39
- 5.1.1 加强宣传,培育行政问责的社会氛围38
- 5.1.2 加强官员的问责文化建设,强化责任意识38-39
- 5.1.3 培养公民的民主观念,增强公众的监督意识39
- 5.2 明确行政问责对象39-40
- 5.2.1 严格划分党政权限39-40
- 5.2.2 严格划分政府部门责任40
- 5.3 完善行政问责体系建设40-44
- 5.3.1 规范行政问责程序40-41
- 5.3.2 规范行政问责形式41-42
- 5.3.3 扩大行政问责范围42
- 5.3.4 加强行政问责监督42-44
- 5.4 建立健全行政问责法律法规44-45
- 5.4.1 建立统一的行政问责法,有法可依44
- 5.4.2 规范问责法律程序,严格执法44-45
- 5.5 加强行政问责配套机制建设45-47
- 5.5.1 加强问责信息公开建设,增强政府公信力45
- 5.5.2 发挥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45-46
- 5.5.3 建立健全行政问责救济制度46-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波;试论行政问责制的建立[J];科学决策;2004年12期
2 余望成,刘红南;行政问责制:由来、困惑与出路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张霄;评析“行政问责制”的推行[J];台声.新视角;2005年05期
4 李扬眉;李声宇;;问题与对策:我国行政问责制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林崇建;周亚越;;我国完善行政问责制之路径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3期
6 余玖玖;;试析“行政问责制”[J];行政与法;2006年07期
7 任德成;费广胜;;行政问责制的理论探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郭立场;;完善行政问责制任重道远[J];学习月刊;2006年24期
9 周俊;;从信息公开的角度看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7年02期
10 薛瑞汉;;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对策建议[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创新;刘威;;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2 刘丽娟;;我国实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问题、对策[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3 齐力;孟繁华;;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4 白城市委党校课题组;叶爱萍;;深化行政问责制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5 孔祥利;穆随心;董喜林;;延安市问责问廉问效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交流材料之三 问责问廉问效:行政问责制的新拓展[A];延安市问责问廉问效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中新;李隆鹏;;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7 赵志军;;坚持行政问责制要解决几个突出问题[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8 韩铁军;;实施行政问责制的几个难点性问题[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9 刘丽娟;;对当前行政问责制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的思考[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10 王郅强;李辉;文宏;;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研究报告[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深入推进行政问责制力促全面工作上水平[N];莱芜日报;2008年
2 胡安迎;深入推进行政问责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N];莱芜日报;2008年
3 李荣 李斌;上海“三个从严处理”推进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N];中国改革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顾意亮;政协委员“问责”行政问责制[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来宾市委党校 吴练斌;行政问责制意义浅析[N];广西日报;2009年
6 记者 伍晓阳;云南问责干部近三千[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苏州大学 黄建洪;行政问责制亟待创新[N];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陈雪菲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完善行政问责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潘贻杰;公务员行政问责制架构探讨[N];江苏经济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罗小军 实习记者 朱蔚然;行政问责制有待法律完善[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红竹;新时期中国行政问责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文静;中国行政问责深入研究:困境、归因及其走向[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娅妮;行政问责制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2 钱鹏;论行政问责制在我国的发展与完善[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3 梁宁;关于我国行政问责制建设基础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磊;行政问责制:现实困境与破解之策[D];厦门大学;2009年
5 方舒;我国行政问责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沈子兰;我国行政问责制的保障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徐岚蔚;我国行政问责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冯静;我国地方行政问责制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9 申海蓉;我国行政问责制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10 赵云霞;我国行政问责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行政问责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74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