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背景下的公民意识培育
发布时间:2017-03-31 00:09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背景下的公民意识培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任何国家的现代民主进程都充满着传统与现代、利益与价值的矛盾和冲突。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转型与协商民主构建的双重背景下,国家与社会、公共权力与公民之间的互动都在加深扩大。这个过程中,公民意识作为公民对其权利义务的自觉认知及对自身同国家、社会、其他公民间关系的理性主观反映,已经开始迅速觉醒,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愿不断增强,公民意识的不成熟与日益膨胀的参与意愿无法匹配的矛盾逐渐凸显。为实现现代社会公民参与的理性与有效,扩大和谐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通过公民意识培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构建,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公民意识培育的引领,形成“内外兼修”、“软硬兼备”的支持与培养将是中国在现代化、民主化进程中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从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理论分析开始切入,论述协商民主的时代特征与公民意识的本土特征,并对两者的现实意义、功能进行阐述。依据中共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作的精炼概括对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基本要素分为三个层面进行研究论述。以这些理论为基础,为了对现代化、民主化背景下公民意识的现状有较为清楚的认识,针对现代化转型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协商民主背景下的多元化特征对公民意识产生的影响和挑战展开详情辨析,间接印证了中国社会公民意识长期发展迟缓的原因,即所面对的双重困境:公民意识培育自身不成熟,外部制度环境也尚在建设中。有了对该逻辑的认识,逆向推论下所生成的方法便是对公民意识问题解决最为有效、对公民意识发展最为适合的路径选择,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构建形成的外部条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内在发展,两者互动互构、共生共长所形成的有机统一体,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成熟培育提供了健康土壤。 通过对协商民主背景下的公民意识培育进行认真研究,形成了现有的逻辑框架,其中主要包括的论述重点有:第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一项多维度的复杂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国家层面的既有政治资源,还应建设公共权力与公民平等互动的“公共领域”这一中间层面以及社会层面的公民内部协商与社会组织建设等,以实现各种力量的认知、沟通、判断、妥协、合作;第二,公民意识的本质是人类向“自由人联合体”发展的“自由自主活动”的主观自觉和现实反映,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形态基础使我国社会公民意识具备了鲜明的本土特征,需要我们客观辩证的处理;第三,详细分析了我国现代化转型中市场经济不健全、民主法治不完善、社会结构转型等因素对公民意识的影响,以及协商民主构建中多元利益、多元主体、多元文化与多元时代背景对公民意识带来的挑战,以期对公民意识现状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第四,以中西方协商民主比较为基础,通过客观分析宁波PX事件认为包括经济、社会、渠道及网络环境建设在内的公民意识培育的协商民主构建必要而迫切,这也是解决现代化转型中公民意识存在问题的重要外部条件;第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意识培育的必然性成为公民意识内在发展的根据,由基本原则、关系处理、发展方略和内在建设所构成的公民意识自我完善体系不仅是公民意识培育的内在发生力,也对化解多元化矛盾对公民意识的影响、促进协商民主构建具有能动作用。 中共十八大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积极推动力,虽然尚处于建立健全中,但不得不说这是执政党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与理论论证所总结出的适合中国国情与国民心理的民主路径;同时,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所努力塑成的公共精神与协商理念,对于现代化社会理性公民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两者的互动互构、共生共长必将可以实现中国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公民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现代化转型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目录13-16
- 第一章 绪论16-52
-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16-19
- (一) 研究目的16-18
- (二) 研究意义18-19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19-48
- (一) 马克思民主理论19-25
- (二) 西方民主理论25-30
- (三) 协商民主理论30-40
- (四) 公民意识理论40-48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48-52
- (一) 研究方法48-50
- (二) 研究创新点50-52
- 第二章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与特征52-66
- 一、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52-54
- 二、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特征54-59
- (一) 现代性与多元性54-56
- (二) 主导性与统一性56-57
- (三) 有序性与合作性57-59
- 三、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现实意义59-66
- (一) 协商民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创新体制60-61
- (二) 协商民主是实现民主决策的保障机制61-62
- (三) 协商民主是培育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62-66
- 第三章 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特征与基本要素66-90
- 一、 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内涵与特征66-75
- (一) 公民与社会主义公民意识66-69
- (二) 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特征69-75
- 二、 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基本要素75-85
- (一) 主体意识76-80
- (二) 权利意识80-83
- (三) 责任意识83-85
- 三、 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现实功能85-90
- (一) 为市场经济塑造合格市场主体86-87
- (二) 为中国法治进程提供内驱动力87
- (三) 为人的现代性创造重要途径87-90
- 第四章 社会转型期公民意识的问题及影响因素90-112
- 一、 现代化转型中公民意识存在的问题91-98
- (一) 市场经济不完善对公民意识的影响91-93
- (二) 民主法治不健全对公民意识的影响93-95
- (三) 社会结构转型对公民意识的影响95-98
- 二、 协商民主构建中公民意识存在的问题98-112
- (一) 多元利益失衡对公民意识的影响98-100
- (二) 多元参与主体对公民意识的影响100-103
- (三) 多元政治文化对公民意识的影响103-108
- (四) 多元时代背景对公民意识的影响108-112
- 第五章 外部条件:公民意识培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构建112-150
- 一、 中西方协商民主的关联与区别113-119
- (一) 中西方协商民主的关联114-116
- (二) 中西方协商民主的区别116-119
- 二、 协商民主构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浙江宁波 PX 项目引发群体事件为例119-131
- (一) 事件还原119-122
- (二) 事件内部矛盾分析122-125
- (三) 事件核心问题分析——协商民主构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125-131
- 三、 公民意识培育的民主协商建设131-150
- (一) 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132-134
- (二) 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建设134-138
- (三) 渠道建设:公共权力引导与公民理性参与138-145
- (四) 网络环境建设:网络公共领域的构建与完善145-150
- 第六章 内在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公民意识培育150-178
- 一、 公民意识培育的基本原则151-155
- (一)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152
- (二) 党领导公民意识培育的原则152-154
- (三) 以人为本的原则154-155
- 二、 公民意识培育的关系处理155-160
- (一) 正确处理主导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155-158
- (二) 正确处理理论性与实践性之间的关系158-160
- 三、 公民意识培育的发展方略:以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意识培育160-164
- (一) 以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奠定公民意识的思想基础160-161
- (二) 以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性增进公民的政治认同感161-162
- (三) 以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性满足公民的多元利益需求162-163
- (四) 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增强公民意识的社会基础163-164
- 四、 公民意识培育的内在建设164-178
- (一) 公民道德建设165-172
- (二) 协商参与文化建设172-178
- 结语178-180
- 参考文献180-191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191-192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192-193
- 致谢193-19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轩;神克洋;;协商民主中国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途径[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袁庆华;论青少年公民意识培养的意义[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3 克莱尔·肖特;消除贫困与社会整合:英国的立场[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年04期
4 郑杭生;社会转型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探索的梳理和回顾之二[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康立群;公民身份观念是公民意识的基础[J];河北法学;1989年02期
6 张雪;试论公民意识的培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李萍;论公民道德的日常性基础[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8 胡穗,李屏南;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紧迫性和途径[J];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06期
9 马长山;公民意识:中国法治进程的内驱力[J];法学研究;1996年06期
10 辛世俊;我国公民权利意识淡薄的原因[J];南都学坛;2005年01期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背景下的公民意识培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78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