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网络舆论监督规范化

发布时间:2017-04-12 15:15

  本文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规范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网络舆情持续发酵,网络作为公共信息的资源库,网民情绪的减压阀,已经成为一种影响我国社会舆论的重要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互联网发表意见正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形式,许多社会热点事件随着网络曝光而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网络把社会各个领域紧密联系起来,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有效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虚拟平台。当前我国正处于矛盾凸显期和问题多发期,由于法制尚不健全,,加之传统媒体长期重舆论导向轻监督功能的倾向,使得互联网成为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相对比较通畅的渠道,网络舆论监督随之兴起。网络舆论监督作为公民知情权、民主监督权的延伸,一方面有利于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对政府行政权力形成有效制约,促进公权力的廉洁高效;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公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促进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网络舆论监督对公众的舆论导向和政府的科学决策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规范化。 本文以历年来重大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监督为案例,梳理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探讨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网络暴力横行;参与理性不足;违法现象突出;审核程序缺乏。在此基础上,深刻剖析了网络舆论监督勃兴的原因,并对在高度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舆论监督的规范和管理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提升网民素养;加强政府调控;细化法律规制。
【关键词】:公权力 网络舆论监督 规范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06;D630.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选题意义10
  • 1.1.2.1 现实意义10
  • 1.1.2.2 理论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3 本文研究方法12-13
  • 第二章 网络舆论监督的基本内容13-23
  • 2.1 网络舆论监督的概念界定13-14
  • 2.1.1 舆论监督的内涵13
  • 2.1.2 网络舆论监督的内涵13-14
  • 2.2 网络舆论监督的理论基石14-17
  •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舆论监督观14-15
  • 2.2.2 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的舆论监督思想15-17
  • 2.3 网络舆论监督的主要特征17-18
  • 2.3.1 监督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17
  • 2.3.2 监督方式的多样性和立体性17-18
  • 2.3.3 监督内容的时效性和广泛性18
  • 2.4 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18-23
  • 2.4.1 有利于提高公民民主素养18-19
  • 2.4.2 有助于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确立19-20
  • 2.4.3 有利于推动党风廉政建设20-21
  • 2.4.4 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1-23
  • 第三章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及其勃兴条件23-33
  • 3.1 网络舆论监督的源起及发展23-26
  • 3.1.1 网络舆论监督的准备阶段(1987-1995 年)23-24
  • 3.1.2 网络舆论监督的萌芽阶段(1996-1998 年)24
  • 3.1.3 网络舆论监督的勃兴阶段(1999—2002 年)24-25
  • 3.1.4 网络舆论监督的深入发展阶段(2003 年至今)25-26
  • 3.2 网络舆论监督勃兴的条件26-33
  • 3.2.1 互联网的崛起奠定了网络舆论监督形成的物质基础26-27
  • 3.2.2 权利表达机制不健全催生了网络舆论监督的产生27-28
  • 3.2.3 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激活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形成因子28-29
  • 3.2.4 官民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推动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进程29-30
  • 3.2.5 社会民主意识的进一步深化主观上为网络舆论监督的兴起提供了可能30-33
  • 第四章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33-43
  • 4.1 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33-38
  • 4.1.1 网络暴力横行33-34
  • 4.1.2 参与理性不足34-35
  • 4.1.2.1 “仇官仇富”式表达34-35
  • 4.1.2.2 “激进式民主”35
  • 4.1.3 违法现象突出35-37
  • 4.1.3.1 侵权现象泛滥35-36
  • 4.1.3.2 干扰司法审判36
  • 4.1.3.3 遭遇强权打击36-37
  • 4.1.4 缺乏审核程序37-38
  • 4.1.4.1 网民缺乏对信息的过滤37-38
  • 4.1.4.2 网络传媒缺少对信息的审核38
  • 4.2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38-43
  • 4.2.1 公众道德责任意识淡薄是导致网络舆论监督失范的根本原因38-39
  • 4.2.2 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是导致网络舆论监督失范的外在原因39-40
  • 4.2.3 政府调控不力是导致网络舆论监督失范的主要原因40-43
  • 第五章 网络舆论监督规范化的路径选择43-55
  • 5.1 提升网民素养,促进网络舆论监督规范化建设43-47
  • 5.1.1 大力实施网络公民素质教育43-44
  • 5.1.2 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44-45
  • 5.1.3 进一步提高网民民主参与水平45-47
  • 5.2 加强政府监管,提高网络舆论监督规范化水平47-52
  • 5.2.1 构建规范化的网络监督联动机制47-49
  • 5.2.1.1 建立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47
  • 5.2.1.2 构建网络舆论的引导机制47-48
  • 5.2.1.3 完善网络监督的处置机制48-49
  • 5.2.2 完善电子化政府建设49-52
  • 5.2.2.1 要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49-50
  • 5.2.2.2 拓展网络监督参与平台50-51
  • 5.2.2.3 推进网络问政制度常态化51-52
  • 5.3 细化法律规制,保障网络舆论监督规范化发展52-55
  • 5.3.1 加强对网络举报者的立法保护52-53
  • 5.3.2 加大对网络违法行为的法律治理力度53-55
  • 结语55-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3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向宏;张少彤;王明明;;中国政府网站发展阶段论——政府网站理论基础之二[J];电子政务;2007年03期

2 谭伟;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3 J-Y.基;普遍性服务与因特网的商业化[J];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4 王玉如;;马克思主义舆论理论与在中国的实践[J];黄冈师专学报;1993年01期

5 唐光怀;;论邓小平舆论监督思想的理论体系[J];湖湘论坛;2006年04期

6 东波;颜宪源;付晓东;;基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双重性的政府回应路径[J];理论探讨;2010年03期

7 昌灏;;论信息分化与网络政治参与的非均衡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乔云霞;新闻舆论监督与民主政治[J];新闻界;2003年06期

9 童兵;原原本本学习和实践邓小平新闻思想[J];新闻界;2004年04期

10 陈力丹;我国舆论监督的理论与建构[J];新闻界;2004年04期


  本文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规范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01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0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