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制度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制度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不断推进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一体化速度加快,新生代农民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群体。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不再仅仅满足经济利益的追求,越来越关注其政治参与权利的实现。但我国现行政治参与制度安排并没有专门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相应规定,只是按农民的政治参与标准规定其政治参与的内容,加上受政治参与成本、参与技能、社会认同等因素限制,很难参与到工作所在城市的政治生活,使其政治参与权力虚置、政治话语权逐渐丧失,成为政治参与的“边缘人”,政治参与权利和社会福利很难得到有效保障。因此,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逐步改革针对束缚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其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政治参与权利和社会保障福利,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是推进其有序政治参与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参考并借鉴相关资料,运用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分析综合法、宏观和微观相结合、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法学、管理学等多个研究视角,深入剖析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制度中的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制度设计,即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协商民主制度、信访和听证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并从政策执行、法制建设、户籍管理、权益代表组织建设、大众传媒和参与技能等方面改善其政治参与的社会空间,为政府的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新思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扩大 有序政治参与 制度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412.6;D621.5
【目录】:
- 摘要10-11
- 英文摘要11-13
- 1 引言13-21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3-14
- 1.1.1 研究的背景13
- 1.1.2 研究的目的13-14
- 1.1.3 研究的意义14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14-19
-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14-16
-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16-19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9-21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19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19-21
- 2 核心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21-28
- 2.1 核心概念界定21-24
- 2.1.1 新生代农民工21
- 2.1.2 政治参与21-22
- 2.1.3 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22-24
- 2.2 相关理论依据24-28
- 2.2.1 西方民主政治参与理论24-25
- 2.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政治参与理论25-26
- 2.2.3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参与思想26-28
- 3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现状28-34
- 3.1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有制度安排28-30
- 3.1.1 人大选举制度28
- 3.1.2 协商民主制度28-29
- 3.1.3 基层自治制度29
- 3.1.4 信访接待制度29-30
- 3.1.5 民主监督制度30
- 3.2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30-34
- 3.2.1 人大代表比重失调30-31
- 3.2.2 协商民主形式单一31
- 3.2.3 参与渠道不太畅通31-32
- 3.2.4 信访制度效能低下32
- 3.2.5 监督制度不够健全32-34
- 4 制约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制度因素分析34-40
- 4.1 现行政治体制消极因素34-35
- 4.1.1 苏联集权体制影响34
- 4.1.2 政府行政行为失范34-35
- 4.1.3 政策制度执行缺位35
- 4.2 法律制度供给不足35-37
- 4.2.1 法律援助机制不够完善35-36
- 4.2.2 法律保障机制不够健全36-37
- 4.3 二元户籍制度限制37-38
- 4.3.1 阻碍政治身份转变37
- 4.3.2 政治参与成本较高37-38
- 4.4 利益表达机制缺失38-40
- 4.4.1 社会组织保障缺失38-39
- 4.4.2 大众传媒显失公平39-40
- 5 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设计40-49
- 5.1 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制度建设的目标40-41
- 5.1.1 扩大政治参与40
- 5.1.2 有序政治参与40-41
- 5.2 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制度建设的原则41-42
- 5.2.1 坚持党领导的原则41
- 5.2.2 坚持合法性的原则41
- 5.2.3 坚持渐进性的原则41-42
- 5.3 完善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制度安排42-44
- 5.3.1 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42
- 5.3.2 完善协商民主制度42-43
- 5.3.3 完善信访和听证制度43-44
- 5.3.4 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44
- 5.3.5 完善民主监督制度44
- 5.4 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保障体系44-49
- 5.4.1 强化政府政策执行机制44-45
- 5.4.2 加强政治参与法制建设45-46
- 5.4.3 改革二元户籍管理制度46
- 5.4.4 加快权益代表组织建设46-47
- 5.4.5 推进大众传媒网络参与47
- 5.4.6 提高有序政治参与技能47-49
- 6 结论49-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4
- 附录: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问题调查问卷表54-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瑞鑫;傅慧芳;;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4期
2 吴红宇;谢国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利益诉求及角色变迁——基于东莞塘厦镇的调查分析[J];南方人口;2006年02期
3 王正中;;“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选择[J];理论学刊;2006年09期
4 李莎;;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梁宇;;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及其成因[J];市场论坛;2007年04期
6 蔡亚林;赵博通;;80后民工新生代[J];经济;2007年08期
7 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J];学术探索;2007年03期
8 李建荣;;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J];兵团工运;2007年08期
9 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中的社会心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年10期
10 聂洪辉;;新生代农民工及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绍辉;;“为承认而斗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2 张锦华;;经济转型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分析——基于长三角的田野调查和实证分析[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3 谭云霞;;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问题的探讨[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冯丹;;浅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全迪;;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与就业[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徐祖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资本视角[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7 崔铁吉;;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及引导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8 赵丽欣;;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9 刘震;;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与服务[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10 冯丹;张庆武;;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预估指标框架构建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新生代农民工调查出炉 七成农民工感觉孤独[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王庆环;新生代农民工:值得关注的社会群体[N];光明日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 张刃;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困扰要“对症下药”[N];工人日报;2007年
4 邓琳;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能力不容小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李亚杰邋刘娟 葛素表;新生代农民工新“望子成龙”:盼子女当博士[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李亚杰邋刘娟;新生代农民工能顺利融入城市生活[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本报记者 车辉;谁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买单”?[N];工人日报;2008年
8 长子中;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鹏权;城市化: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诉求[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志忠;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N];浙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慧;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唐茂林;为承认而斗争: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心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3 陈云川;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嵌入、职业嵌入与工作绩效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4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5 曾思康;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经济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徐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7 黄庆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8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9 肖红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10 闫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供需分析及提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艳娜;新生代农民工的需要心理及教育引导[D];中南大学;2009年
2 黄小亮;社会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过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李小红;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张锐;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学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婧;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存量和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郑德宝;新生代农民工角色困境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瑞;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曾丽;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10 徐方坤;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社会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制度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01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