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我国人大质询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21:51

  本文关键词:我国人大质询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民主权、代议制政府和权力制衡等理论是质询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后,质询已经成为权力机关监督政府的监方式之一。我国的人大质询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在借鉴西方质询制度的基础上,同时随着我国的宪政发展历程逐步完善。质询这种宪法监督手段在我国的宪法监督实践中有一定效果,纠正一些问题,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但是从当前我国的宪政发展实践情况来看,人大质询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在,我国人大质询制度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这是以《宪法》为纲领,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代表法》、《监督法》等法律为框架的体系。尽管如此,我国当前人大质询的设计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质询制度的实施规则、质询程序、质询时间的规定不够详细,操作性不强。在人大的质询实践方面,也有诸如人大质询案数量少、质询透明度不高等问题,从而使人大不能充分发挥质询的监督职能。质询制度的有效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可以保障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又可以维护人大监督的权威以及国家机构依法运行。因此,人大质询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可以借鉴西方议会的质询制度,使得人大质询能够更加普遍和稳定的适用,从而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为了有效实现人大的监督职能,质询是应该引起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监督方式。我国人大质询制度存在的原因很多,诸如传统文化、政治体制、质询法律规定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完善人大质询制度必须改变传统政治文化观念、政治体制方面的约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的宪政地位,增强公民的民主法治地位。本文从质询制度的基本理论出发,对人大质询制度进行研究。质询是权力机关及其代表成员监督政府的方式之一,质询制度的有效运行保障国家经济生活的有序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质询制度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对各国质询制度的比较研究以及我国质询制度历史发展及其现状的阐释,在此基础上发现我国质询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对针对质询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人大代表 质询权 质询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第一章 质询制度概述10-18
  • 第一节 质询的涵义和质询制度的历史发展10-12
  • 一、质询的涵义10-11
  • 二、质询制度在历史上的发展11-12
  • 第二节 质询制度的作用和法理基础12-15
  • 一、质询制度的作用12-14
  • 二、质询制度的法理基础14-15
  • 第三节 质询权的性质和质询制度的种类15-18
  • 一、质询权的性质15-16
  • 二、质询制度的种类16-17
  • 三、质询制度的特征17-18
  • 第二章 我国人大质询制度18-25
  • 第一节 我国人大质询制度的历史发展和法律依据18-23
  • 一、我国人大质询制度的历史发展18-19
  • 二、我国人大质询制度的相关法律依据19-22
  • 三、我国人大质询制度的特点22-23
  • 第二节 我国人大质询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实践23-25
  • 一、我国人大质询制度的基本内容23-24
  • 二、我国人大质询制度的实践24-25
  • 第三章 我国人大质询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25-32
  • 第一节 人大质询制度存在的问题25-28
  • 一、人大质询制度在实体中存在的问题25-26
  • 二、人大质询制度在程序中存在的问题26-27
  • 三、人大质询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7-28
  • 第二节 人大质询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8-32
  • 一、政治文化和政治体制方面的因素28-30
  •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方面的因素30
  • 三、人大质询制度的法律不完善30-32
  • 第四章 我国人大质询制度的完善32-41
  • 第一节 国外质询制度的介绍及其对我国人大质询制度的借鉴意义32-36
  • 一、国外质询制度的介绍32-35
  • 二、国外议会质询制度的特点及其对我国人大质询制度的借鉴意义35-36
  • 第二节 我国质询制度在立法上的完善36-38
  • 一、对宪法第73条进行扩大解释36-37
  • 二、完善质询制度的法律37-38
  • 第三节 完善质询制度外的相关配套机制38-41
  •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38-39
  • 二、改革人大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39-40
  • 三、完善其他相关制度40-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4
  • 后记44-45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记者;胡弘弘;;别让质询权睡着了[J];浙江人大;2003年02期

2 王松;刘小艳;;浅议我国人大的质询权的运用及完善[J];理论界;2007年05期

3 陈艳;;股东质询权浅论[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4 杨成;;论人大代表的质询权及其有效行使[J];行政论坛;2011年03期

5 陈伟平;张文风;;试论如何有效行使人大代表的质询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6 蒋克斌;;寻求人大质询与法院独立审判的最佳结合点[J];人民之声;1999年11期

7 ;人大质询权处于虚置不用状态[J];浙江人大(公报版);2007年04期

8 胡弘弘;别让质询权睡着了[J];河北法学;2000年06期

9 欧亚;;质询权为何不用?[J];人民政坛;2001年06期

10 刘茂林,韦艳芹;借鉴、剖析与完善——对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再次关注[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剑英;提质询案注意的四个问题[N];人民代表报;2007年

2 曹殿明 吴振涛(河南);制约质询权运用的四个因素[N];人民代表报;2012年

3 余俊 【湖北】;质询权被冷落的原因与对策[N];人民代表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许浩 孟庆伟;人大质询权“虚置” 部委副职八成超编[N];中国经营报;2013年

5 柯兰 浙江;激活地方人大质询权的路径探析[N];人民代表报;2013年

6 许士光;质询权极少行使的原因及对策[N];人民日报;2000年

7 王鸿任 【安徽】;从代表角度谈质询权的闲置[N];人民代表报;2012年

8 记者 廖雷 谭浩 朱薇;“我们也要行使质询权”[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黄丽嫦 广东;保障代表质询权需细化法律[N];人民代表报;2011年

10 蒋志豪 (江西·南昌);让人大监督“硬”起来[N];人民代表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东芳;人大代表质询权的运行现状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陈俊名;论人大代表的质询权[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3 聂煈龙;人大质询权虚置问题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5年

4 顾质;香港立法会质询权研究(1998-2012)[D];复旦大学;2014年

5 杨彬;人大质询法院之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景媛;我国人大质询制度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3年

7 李政明;人大对行政机关行使质询权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3年

8 李奕锋;人大代表质询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杨宏;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质询权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李金明;股东质询权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人大质询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02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b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