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哈耶克正义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02:13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哈耶克正义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正义这一美德。从国际形势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看,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公平与正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也指出,中国人民要“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明确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正义的强烈诉求。 奥地利经济学和社会哲学家,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作为西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穷其毕生精力誓死捍卫个人自由,崇尚自发秩序与民主宪政,极力反对国家干涉和政府职能过度膨胀。哈耶克以“有限理性”为基础,通过批判“社会正义”观念,建构了与唯理论自由主义肯定性正义观截然相反的“否定性正义观”,恢复了正义的否定本质和个人属性。研究哈耶克正义理论,不仅有利于我们深刻把握自由主义正义思想的理论实质和阶级局限性,也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的认识与研究,有助于当代中国正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进而也必将有利于我们探索实现中国正义和全球正义的新路径、新渠道。 本论文对哈耶克正义思想的研究除绪论和结语之外共分六章: 第一章主要考察了哈耶克正义思想的源起、理论渊源和形成过程三个问题。通过分析指出哈耶克正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既是对历史经验的反思,更是对时代发展进行诊断的产物。从理论渊源看,奥地利学派、英国古典自由主义和康德主义对哈耶克正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哈耶克正义思想历经了一个萌芽、发展、形成到成熟的过程。哈耶克正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反思、对福利资本主义制度的思考密切相关的,是深深的镶嵌于其知识观、自由观和秩序观等理论之中的。 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哈耶克正义思想的前设。哈耶克正义思想非常彻底地继承了苏格道德哲学传统,典型的代表了英美经验主义传统,是以有限理性、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和自发秩序为理论前提的。哈耶克是以批判“社会正义”的形式来阐述其正义思想的。“试图通过将其正义概念与‘社会正义’脱离关系,回归正义的原义---私法社会的规则公正和原则上由限制政府权力的非随意独断性,来挽救正义这个概念。”①哈耶克通过对“社会正义”提出的根源、前提与预设及其危害性的分析,重点说明了现代社会中“社会正义’的虚幻性及其弊端。 第三章正面论述了哈耶克正义思想的基本内涵,重在分析和厘清哈耶克正义思想的本质。通过文本解读明确指出,哈耶克认为正义是人之行动的一种属性,它始终意味着某个人或某些人应当或不应当采取某种行动;正义是人之行动的一种规则,它始终预设着对正当行为规则的承认;正义是人之行动的一种秩序,自生自发秩序乃是人遵守正当行为规则的一种必然结果。同时,哈耶克认为,正义与肯定性自由、实质平等及无限民主之间存在着巨大张力,正义意味着是对肯定性自由、实质平等和无限民主的否定。 第四章探讨了哈耶克正义思想的归宿。本章分析和明确了哈耶克之所以强烈地批判“社会正义”,坚持一种否定性的正义观,其最终目的是对否定性自由、内部规则、自发秩序和宪政的维护。作为自由至上主义者,哈耶克认为人类最为宝贵的价值就是自由,而内部规则、自发秩序和宪政则是自由的保障。 第五章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对哈耶克正义思想展开批判。重在分析和探讨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其理论视野中哈耶克正义观的局限性。本章从对国内外发展现状出发,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研究成为当今理论界的一大热点议题。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逻辑起点、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等几个方面简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核心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为视角,明确指出哈耶克正义观是一种抽象的、非历史的、超阶级的正义观,其片面强调市场逻辑,形式正义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价值追求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六章重点探讨哈耶克正义思想的困境与启示,对其进行客观辩证的分析和评价。通过对西方不同理论流派正义思想的阐述及其对哈耶克正义思想所做的视角各异的分析和批判,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哈耶克正义思想的认识;通过对哈耶克正义思想实践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明确指出哈耶克正义思想并不是毫无问题的,甚至部分内容是值得我们警觉的。文章最后分析了哈耶克正义观的理论启示并重点在中国境遇中予以审视。文章认为,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哈耶克正义思想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分配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知识的重要性,要更加注重调研;我们必须注重社会分配中的法治问题;同时,注重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的统一,利用综合手段实现社会正义。尽管哈耶克正义思想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但是简单的照搬复制肯定是行不通的。在建构中国社会主义正义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实事求是的全面分析和研究当代中国正义问题,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中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义观。
【关键词】:哈耶克 正义 社会正义 自由主义 困境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09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25
  • 第一章 哈耶克正义思想的形成25-41
  • 第一节 哈耶克正义思想的源起25-30
  • 一、哈耶克正义思想是历史反思的结果25-27
  • 二、哈耶克正义思想是时代冲击的产物27-30
  • 第二节 哈耶克正义思想的理论渊源30-36
  • 一、奥地利学派30-31
  • 二、英国古典自由主义传统31-33
  • 三、康德主义33-36
  • 第三节 哈耶克正义思想的形成过程36-41
  • 一、哈耶克正义思想的萌芽阶段36-38
  • 二、哈耶克正义思想的形成阶段38-39
  • 三、哈耶克正义思想的成熟阶段39-41
  • 第二章 哈耶克正义思想的前设41-61
  • 第一节 哈耶克正义思想的理论前提41-48
  • 一、哈耶克的理性观41-44
  • 二、哈耶克的方法论个人主义44-45
  • 三、哈耶克的进化论45-48
  • 第二节 哈耶克对“社会正义”的批判48-61
  • 一、“社会正义”的提出与根源48-52
  • 二、“社会正义”预设的虚幻性52-56
  • 三、“社会正义”的危害56-61
  • 第三章 哈耶克正义思想的内涵61-73
  • 第一节 哈耶克正义思想的基本内容61-69
  • 一、正义是人之行动的一种属性61-62
  • 二、正义是人之行动的一种规则62-67
  • 三、正义是人之行动的一种秩序67-69
  • 第二节 正义与其他价值的关系69-73
  • 一、正义是对肯定性自由的否定69-70
  • 二、正义是对实质平等的否定70-71
  • 三、正义是对无限民主的否定71-73
  • 第四章 哈耶克正义思想的归宿73-86
  • 第一节 正义是对否定性自由的捍卫73-76
  • 一、自由的含义73-74
  • 二、自由的价值74-76
  • 第二节 正义是对法治的捍卫76-79
  • 一、法治与法律的本质属性76-77
  • 二、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77-79
  • 第三节 正义是对自由自发秩序的维护79-82
  • 一、秩序的含义79-80
  • 二、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80-82
  • 第四节 正义是对宪政的维护82-86
  • 一、从追求自由到宪政制度创新82-83
  • 二、宪政的基本原则83-84
  • 三、代议制民主与宪政84
  • 四、哈耶克的宪政设计84-86
  • 第五章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审视哈耶克正义思想86-96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86-91
  • 一、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研究的兴起87
  • 二、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主要内容87-91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哈耶克正义思想的局限性91-96
  • 一、正义的抽象性91-92
  • 二、正义的非历史性92-93
  • 三、正义的非阶级性93-94
  • 四、形式正义的欺骗性94-95
  • 五、价值追求的局限性95-96
  • 第六章 哈耶克正义思想的困境与启示96-121
  • 第一节 在当代西方正义理论视野中审视哈耶克正义思想96-104
  • 一、当代西方正义问题的凸显97-98
  • 二、不同思想流派对哈耶克正义观的批判98-104
  • 第二节 哈耶克正义思想的实践困境104-109
  • 一、哈耶克正义思想的发达国家实践困境104-106
  • 二、哈耶克正义思想的国际社会实践困境106-109
  • 第三节 哈耶克正义思想的理论启示109-115
  • 一、社会正义中知识的重要性109-110
  • 二、社会正义中的法治化110-112
  • 三、加强民间组织在社会正义中的作用112-115
  • 第四节 在中国境遇中审视哈耶克正义思想115-121
  • 一、当代中国正义问题透视115-116
  • 二、立足实践完善正义观116-121
  • 结语121-125
  • 主要参考著作125-131
  • 致谢131-132
  • 附录132-1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科;;澄清被混用的“新自由主义”——兼谈对New Liberalism和Neo-Liberalism的翻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王初根,丁鹏;论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经济伦理思想[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顾志龙;哈耶克心灵学说述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赫曦滢;常樵;;资本帝国主义视野下的领土逻辑与资本逻辑[J];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01期

5 艾伦·伍德;林进平;;马克思对正义的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6期

6 张秀娈;陈新岗;;试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美国经济史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7 刘U,

本文编号:302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02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8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