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执政党视野下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7 15:15

  本文关键词:执政党视野下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政治参与作为公民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沟通政治意愿,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手段,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保障政治参与主体利益诉求的重要方式。思考中国语境下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必须突出执政党视野。突出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的执政党视野,就是把问题纳入到党、国家、社会的大格局中,避免问题研究时“就政治参与论政治参与”。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解决好我们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党。我国语境下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没有执政党的推动不会取得进步,没有执政党的引导很难走向规范。论文以马克主义政治学原理为指导,以政治参与和政党的互动关系为研究起点,考察了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历史、现状,探讨了执政党视野下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方法和途径。 本文在第一章首先对政党视野下的政治参与理论进行分析,在对政治参与科学内涵进行一般界定的基础上,考察西方政治参与理论的渊源与脉络。然后对政党和政治参与的互动关系进行剖析,政党源于政治参与需要而生,政党的产生和发展将政治参与推向了一个新的时代,政治参与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也有助于政党力量的发展壮大。一方面,政党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现代化平台,使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序大大简化,成本不断降低。政党为政治参与主体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凝聚创造了条件,通过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公众更好的进行政治参与,而且保证了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另一方面,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助于政党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政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增强政党的决策绩效,而且可以增强政党的组织力量,对执政党来讲,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助于监督和规范执政党权力,遏制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任何政党都必须认识到这种互动关系,历史和实践证明这是政党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章对执政党视野下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理论进行具体分析。在对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一概念的提出进行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有序政治参与的理论内涵,特别是对我国语境下的有序政治参与进行必要性剖析。首先,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因为这是我们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础性条件,是保障政治参与主体利益诉求的重要方式。其次,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深化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具体体现,因为这是巩固和增强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规范和制约公共权力运作的必要手段,是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现实需要和大力推动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再次,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夯实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稳定基石的内在需要。因为这不仅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体现,而且是切实提高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有力保障,更是妥善协调处理各种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必要渠道。 第三章对执政党视野下的我国有序政治参与进行现状分析。首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政治参与进行历史回顾,然后实事求是地分析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不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制度保障不断健全,参与主体主动性日益提升,参与渠道平台渐趋增加,,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也存在着明显问题,主要表现在有序参与的制度化体系还不健全、自主参与意识比较薄弱、参与路径渠道不畅通和各层次各层级公民政治参与尚不协调。影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原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其中,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历史痕迹的影响不可忽视,也要看到原苏联共产党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模式的消极影响和中共党内长期形成的消极因素对民主政治的影响依然存在,加上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依然限制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序政治参与主体的素质与能力仍然亟待加强。 第四章对执政党视野下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出对策建议。首先阐明党的领导在扩大有序政治参与中的原则性意义。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历史已经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公民政治参与能否有序扩大,关键也在我们党。执政党应高度重视如何实现有效领导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论文从执政党必须夯实物质条件、完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健全具体制度机制、培育政治文化、唤醒公民意识、规范网络参与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执政党 政治参与 有序 民主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25;D621.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导论12-17
  •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2-13
  • 二、 研究现状与述评13-14
  • 三、 论文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主要内容14-16
  • 四、 论文的重点、难点、创新设想16-17
  • 第一章 政党视野下政治参与的理论分析17-33
  • 第一节 政治参与的一般理论分析17-26
  • 一、 政治参与科学内涵的一般界定17-22
  • 二、 西方政治参与理论的渊源与脉络22-26
  • 第二节 政党与政治参与的互动关系剖析26-33
  • 一、 政党源于政治参与需要26-28
  • 二、 政党推动政治参与的作用分析28-30
  • 三、 政治参与有助于政党发展30-33
  • 第二章 执政党视野下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理论分析33-69
  • 第一节 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出的背景33-37
  • 第二节 有序政治参与的理论内涵37-41
  • 一、 有序政治参与的内涵37-39
  • 二、 有序政治参与的特征39-40
  • 三、 有序政治参与的价值40-41
  • 第三节 必要性分析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本质要求41-49
  • 一、 有序政治参与是我们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41-44
  • 二、 有序政治参与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44-47
  • 三、 有序政治参与是保障政治参与主体利益诉求的重要方式47-49
  • 第四节 必要性分析之二:深化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具体体现49-60
  • 一、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巩固和增强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的重要途径49-52
  • 二、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大力推动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52-55
  • 三、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现实需要55-57
  • 四、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有效规范和制约公共权力运作的必要手段57-60
  • 第五节 必要性分析之三:夯实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稳定基石的内在需要60-69
  • 一、 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体现60-63
  • 二、 切实提高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有力保障63-65
  • 三、 妥善协调处理各种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必要渠道65-69
  • 第三章 执政党视野下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69-115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政治参与的历史回顾69-73
  • 一、 政治参与的艰辛探索阶段(1949—1978)69-70
  • 二、 政治参与的逐步发展阶段(1978—2003)70-72
  • 三、 政治参与的深化推进阶段(2003—至今)72-73
  • 第二节 当代中国有序政治参与取得的积极成效73-84
  • 一、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制度保障不断健全73-79
  • 二、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主动性日益提升79-81
  • 三、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平台渐趋增加81-84
  • 第三节 当前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84-104
  • 一、 当代中国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体系还不健全85-89
  • 二、 中国政治参与主体的有序自主参与意识薄弱89-91
  • 三、 中国政治参与主体的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91-104
  • 第四节 当前中国有序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成因探析104-115
  • 一、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历史痕迹104-106
  • 二、 原苏联共产党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模式的消极影响106-108
  • 三、 中共党内长期形成的消极因素对民主政治的影响108-110
  • 四、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公民有序政治参与110-112
  • 五、 有序政治参与主体的素质与能力仍然亟待加强112-115
  • 第四章 执政党视野下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建议115-166
  • 第一节 在党的领导下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115-120
  • 一、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需要党的领导115-118
  • 二、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需要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118-120
  • 第二节 夯实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物质条件120-123
  • 第三节 坚持和完善有序政治参与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123-135
  • 一、 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4-127
  • 二、 注重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127-130
  • 三、 不断深化中国特色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130-135
  • 第四节 、建立健全有序政治参与的具体制度机制135-149
  • 一、 健全完善选举制度136-138
  • 二、 健全完善听证制度138-149
  • 第五节 切实强化政治参与主体有序自主参与的意识149-160
  • 一、 培育建构益于有序政治参与的政治文化149-151
  • 二、 唤醒政治参与主体有序参与的公民意识151-155
  • 三、 提升政治参与主体有序政治参与的公民素质155-160
  • 第六节 引导规范作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新渠道的网络政治参与160-166
  • 一、 网络政治参与的含义和特点160-161
  • 二、 网络政治参与的“双刃剑”作用161-162
  • 三、 执政党引导和规范当前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应对策162-166
  • 结论166-168
  • 参考文献168-179
  • 后记17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梦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域下的中国参与式民主制度构建[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执政党视野下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3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73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8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