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与应对

发布时间:2017-05-28 09:03

  本文关键词: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与应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转型期。社会成员在享受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富裕和社会繁荣的同时,也逐渐承受着经济发展产生的副产品“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威胁和困扰。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掩盖不了地方政府社会治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目前,我国已步入了环境风险社会,环境群体性事件以29%的速度逐年上升,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率,维护社会的稳定值得我们思考。学界和理论界需要取得理论突破来应对纷繁复杂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基于此,本文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类型,以及地方政府的治理工作做出了深入的研究。文章的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背景、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概括。本研究通过对启东事件和云南昆明PX事件进行梳理概括,并对这两个典型事件进行相关的理论分析,从事件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类: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可以理解为我国重增长,轻环保,埋下较大的隐患,法制不健全以致民众缺乏一种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直接原因是民众的生存权和健康权受到威胁,民众成了惊弓之鸟,不在信任自己的政府;间接原因一般指的是环保部门的不作为以及企业的乱排乱放使得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地方政府在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本研究对此做出了进一步原因分析。根据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笔者相应的提出应对措施。环境保护是民生大事,必须优先解决。要标本兼治从源头减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加强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建设,加快建立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的多元治理模式,通过协商民主来解决环境争端,争取掌握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主动权。
【关键词】:环境群体性事件 启东事件 昆明PX事件 多元治理模式 协商民主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507;D631.43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导论7-13
  • 第一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类型及特点13-21
  •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13-15
  • 一、国内关于群体性事件概念的界定13-14
  • 二、国外对群体性事件概念的界定14
  • 三、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概念14-15
  • 第二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与群体性事件的区别15-16
  • 一、事件的起因不同15
  • 二、民众的参与程度不同15
  • 三、过程和结果不同15-16
  • 四、对社会治安的影响程度不同16
  • 第三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类型16-18
  • 一、从事件发生的地点分16
  • 二、从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分16-17
  • 三、按照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来分17
  • 四、按照环境群体性事件参与人数规模来分17-18
  • 第四节 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18-21
  •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开始由东部转向中西部18
  • 二、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在农村的概率更大18-19
  • 三、通过和平手段实现利益诉求19
  • 四、网络在环境群体性事件中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19-21
  • 第二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成因分析21-31
  • 第一节 两起典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概况与分析21-23
  • 一、启东事件21-22
  • 二、云南昆明PX事件22-23
  • 第二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23-25
  • 一、重增长轻环保,埋下祸根23-24
  • 二、民众缺乏合理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24
  • 三、环境保护法律体制不健全24-25
  • 第三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25-28
  • 一、民众对环境风险存在较大的恐惧心理25-26
  • 二、政府信任缺失,没能有效化解“矛盾”26-28
  • 第四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间接原因28-31
  • 一、企业唯利是图,环保部门不作为28
  • 二、新媒体对群体性事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28-31
  • 第三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措施31-40
  • 第一节 标本兼治从源头减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31-32
  • 一、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1-32
  • 二、政府要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32
  • 第二节 政府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建设32-34
  • 一、大型项目引入严把环境关32
  • 二、坚持环境保护部门的独立性32-33
  • 三、建立绿色GDP考核机制33
  • 四、建立完善环境法律体系,强化环境监管33-34
  • 第三节 政府应建立与社会力量合作的多元治理模式34-37
  • 一、扩大民众参与度34-35
  • 二、发动“环保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力量”35-36
  • 三、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36-37
  • 第四节 通过协商民主来解决环境争端37-40
  • 一、协商民主在中国基本形式38
  • 二、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协商民主的价值38-40
  • 注释40-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月生;;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心态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10年06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与应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2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402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4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