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02:34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度研究
【摘要】:引咎辞职是贯穿于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体现民主与宪政等法治原则的常见现象与重要政治惯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政府改革的深入以及责任政府的构建,政府官员问责制启动,通过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努力,已经取得有目共睹的成效,对我国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问责政府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党委、政府官员问责制中,引咎辞职己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现象。纵观与引咎辞职相关的各类事件,在社会中都产生了极大影响,且涉案当事人也不乏担任机关要职的“重量级”官员。社会对官员引咎辞职的关注度如此之高,一方面说明,法治思想深入人心,责任政府建设初见成效,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我国制度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从总体上看,我国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度还带有明显的行政性,未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常态;引咎辞职问责范围过于狭窄;引咎辞职的实施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引咎辞职制度的问题,探究其形成原因,寻求完善引咎辞职制度的途径,势在必行。 引咎辞职不同于责令辞职,也不同于带有强制性质的纪律处分,而应该是领导干部基于道德自愿主动做出的行为,是领导干部因非直接责任导致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自觉不宜再担任现职,主动请求解除自身职务的行为。引咎辞职由于在内容上与政治责任的“无根据的连带责任”和“客观事实责任”特征相符合,因而属于一种政治责任的承担方式。 本文首先对引咎辞职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与剖析,将引咎辞职与行政处分、责令辞职、罢免等概念进行辨析从而明确引咎辞职的概念,将引咎辞职在性质上定位于政治责任从而与法律责任和严格责任相区分,并从人民主权原则、责任政府制、代议民主制三方面探讨了引咎辞职的法理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作者搜集、查询了大量数据和案例,通过引咎辞职的主体、条件、程序与事后管理等方面展现了我国引咎辞职制度运行的现实状况,并以此揭示了我国引咎辞职在制度规范和制度实施层面存在的偏差与障碍,主要表现在法律权威性的缺失、规范含义模糊、标准冲突、问责范围过窄、责任承担缺乏主动性、存在滥用风险以及不够透明等方面。作者接下来从制约行为主体的内在原因和缺乏配套制度的外在原因两个途径探究了导致这些障碍的原因,即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道德责任意识缺失、责任划分体制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以及公众参与机制的缺失。最后,在借鉴国外、糅合古今的经验后,作者试图探寻引咎辞职制度化的路径,,从完善引咎辞职制度体系与相关配套制度、明晰权责体系、伦理基础构建四个方面着手阐述,以期对我国引咎辞职制度化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公务员 引咎辞职 责任政府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1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3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 (二)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0-11
- (三) 研究方法11-13
- 一、 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度之法理13-21
- (一) 公务员引咎辞职的涵义13-16
- (二) 公务员引咎辞职责任的性质16-17
- (三) 公务员引咎辞职的法理基础17-21
- 二、 我国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度的现状分析21-35
- (一) 我国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度的现状21-23
- (二) 我国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度存在的问题23-29
- (三) 我国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度问题成因29-35
- 三、 我国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度的完善路径35-45
- (一) 完善引咎辞职制度体系35-38
- (二) 完善与引咎辞职相关的配套制度38-41
- (三) 明晰权责体系41-43
- (四) 伦理基础构建43-45
- 结语45-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詹复亮;;英国在打击经济犯罪背景下惩治和预防贪污的措施及借鉴[J];法治研究;2008年06期
2 周亚越;论行政问责制的柔性机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孙彩红;香港主要官员问责制的评析及其借鉴价值[J];天府新论;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811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811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