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刑事冤错案件防范的道与术

发布时间:2017-09-17 09:19

  本文关键词:刑事冤错案件防范的道与术


  更多相关文章: 冤错案防范 文化理念转变 客观认定犯罪 证据审查


【摘要】:刑事冤错案的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将理念之道与操作之术相结合。道之方面,即在文化理念上需要摒弃"家长主义"的不当思维,贯彻落实平等民主的法治观念。术之方面,即在是否构罪的判断上,恪守从违法到责任、从行为到罪过、客观优先的思维模式;在证据审查上,坚持从客观性证据到主观性证据的递进式判断,以"建构"起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据体系,再通过交互式检验对证据体系进行"解构",使认定的案件事实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通过理念之道的转变与操作之术优化,切实防范冤错案件的发生。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
【关键词】冤错案防范 文化理念转变 客观认定犯罪 证据审查
【基金】:重庆市人民检察院2014年度检察理论研究重大课题“刑事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研究”(课题编号:CQJCY2014A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一、道之层面:家长主义理念的转变刑事冤错案防范的研究,需要从文化的视角切入,因为“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1]3并且,“法律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与整个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2]7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家长主义,其存在于社会生活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龙宗智;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J];法学研究;2004年02期

2 黎宏;;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不必重构[J];法学研究;2006年01期

3 陈久红;王东海;;毒品犯罪中“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买”的具体判断[J];中国检察官;2013年04期

4 翟学伟;;脸面运作与权力中心意识——官本位社会的心理机制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13期

5 陈兴良;辩护人妨害作证罪之引诱行为的研究——从张耀喜案切入[J];政法论坛;2004年05期

6 高铭暄;;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暨对中国刑法学体系的坚持[J];中国法学;2009年02期

7 车浩;;自我决定权与刑法家长主义[J];中国法学;2012年01期

8 樊崇义;赵培显;;论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兴良;[N];检察日报;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李尚志;王恒;;邓小平主权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0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乐绍光;周彬彬;;相对不起诉权监督机制探析[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熊霞;;检察职权科学配置研究——以特定重大犯罪案件检察职权的立法完善为视角[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秦晓宇;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新;刑事诉讼中发现案件真相与抑制主观随意性的问题——关于自由心证原则历史和现状的比较法研究[J];比较法研究;1993年02期

2 刘仁文;;敌人刑法:一个初步的清理[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孙道萃;黄帅燕;;刑事主观事实的证明问题初探[J];证据科学;2011年05期

4 陈瑞华;;论证据相互印证规则[J];法商研究;2012年01期

5 张旭;张曙;;也论刑事推定[J];法学评论;2009年01期

6 杨兴培;;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国的构建[J];法学;2006年08期

7 车浩;;从华南虎照案看诈骗罪中的受害者责任[J];法学;2008年09期

8 梁根林;;死刑案件被刑事和解的十大证伪[J];法学;2010年04期

9 高铭暄;孙道萃;;论诈骗犯罪主观目的的认定[J];法治研究;2012年02期

10 谭世贵;何叶;;论我国刑事证据审查制度的完善——基于张辉、张高平等错案的分析[J];中国司法;2013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敏;;证据学问题的语言哲学初步思考[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2 蔺剑;揭开证据学新的一页——评《新证据学论纲》[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05期

3 朱叶;证据学复习指南Ⅰ[J];当代电大;2003年04期

4 裴苍龄;;从实质证据观到实质真实标准[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06期

5 徐鹤喃;;证据的形式与实质[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6 毛淑玲;;证据相关性与充分性的逻辑判定[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栗甲;;司法的科学化——证据学之路[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8 刘为军;;论证据学的行为科学基础[J];政法学刊;2009年05期

9 薛晓蔚;;为证据概念再定义[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郑延培;;论远程开放教育《证据学》教学方法[J];天津电大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秋香;;构建完善电子数据证据技术体系的构想[A];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伟;赵学英;;数字化证据获取技术分析研究[A];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符庆丹;;从证据学角度看病案保管工作[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翔;我国证据学面临大发展[N];法制日报;2000年

2 严华;法律界召开首届证据学学术研讨会[N];人民法院报;2000年

3 何家弘;我与证据学的缘分[N];法制日报;2012年

4 记者 尹铮 李和仁;法律界召开首届证据学研讨会[N];检察日报;2000年

5 牛长涛 陈书恒;靠扎实证据提升办案质量[N];检察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郭士辉;《证据规定》运行八年得与失[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张明福;一起离婚案的启示[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8 汪建成 谢安平;思辨为本 濯旧出新[N];检察日报;2001年

9 张国明 刘勇;自认的属性与效力[N];人民法院报;2001年

10 李秀娟;廉洁测试的证据学运用[N];法制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钟超学;建立我国证据展示制度的可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宏伟;论我国民事诉讼中“新的证据”[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张婧;证据犯罪的司法认定[D];烟台大学;2013年

4 王婧;证据犯罪及其体系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马向红;刑事诉讼创新思维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68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868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9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