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自然地理环境对恩施土家族文化空间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22:01

  本文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对恩施土家族文化空间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化是空间的血脉,空间中有了文化才有意义。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将文化繁荣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并逐步将文化的建设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旅游发展中去,成为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战略。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大力推进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并使民族文化带动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前少数民族的核心工作之一。文化空间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将在民族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而对文化空间结构的研究及其形成过程的认识对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符合现代文化需求的民族文化空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文化空间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文化空间的概念,减少了文化空间中所谓“空间性”的分量,加强了人类的主体的创造性实践的地位,即强调在特定空间内,人类进行文化创造和主体意识的特殊性,以及这种特殊性反映在文化空间结构上的具体功能。基于这样一个文化空间的概念,以系统论、文化生态论和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概括分析文化空间的特征,提炼文化空间的构成要素,并着力探讨了文化空间构成要素的发展、演变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深层次关系,将空间中的自然资源、地域环境等要素融入文化空间的研究中,构建文化空间三大构成要素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的模型—自然地理环境与行为主体关系模型;自然地理环境与实践活动关系模型;自然地理环境与场所关系模型。将文化空间的构成要素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模型作为理论依据,以来凤舍米湖摆手舞文化空间为例,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和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分析舍米湖摆手舞文化空间形成的自然环境动力,揭示区域环境特质和资源组合对文化空间行为主体、实践活动和场所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并以舍米湖摆手舞文化空间为代表性案例,从树立新型民族文化自信、土家族文化空间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发展、保护土家族文化形成的自然空间形态三个方面,以自然地理环境为依托,将传统民族精神与现代文化价值观念、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与现代文化发展、自然环境保护与现代经济发展相融合,提出恩施州土家族文化空间优化和发展的建议,以期解决恩施土家族文化空间的“现代化生存”、自然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真正实现“文化兴州、生态立州、产业兴州”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恩施土家族 文化空间 自然地理环境 舍米湖 摆手舞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901.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1
  • 1.1 选题背景11-12
  • 1.1.1 国家宏观政策推动11
  • 1.1.2 文化保护和传承问题亟待解决11
  • 1.1.3 少数民族“三州”战略的不断推进11-12
  • 1.2 选题的意义12-13
  • 1.2.1 理论意义12
  • 1.2.2 实践意义12-13
  • 1.3 国内外文化空间研究综述13-17
  • 1.3.1 国内研究综述13-15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5-17
  • 1.4 人地关系研究综述17-19
  • 1.4.1 人地关系中的“人”和“地”17
  • 1.4.2 人地关系的现实表现17-18
  • 1.4.3 人地关系结构的历史演变18-19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9-21
  • 1.5.1 研究思路19-20
  • 1.5.2 研究方法20-21
  • 2 文化空间的内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21-29
  • 2.1 文化空间的概念与特性21-22
  • 2.1.1 文化空间21
  • 2.1.2 文化空间的特性21-22
  • 2.2 文化空间的构成要素22-26
  • 2.2.1 行为主体25
  • 2.2.2. 实践活动25
  • 2.2.3 场所25-26
  • 2.3 文化空间形成与发展的内涵26-27
  • 2.4 研究的理论基础27-29
  • 2.4.1 文化生态论27
  • 2.4.2 空间生产理论27-28
  • 2.4.3 耗散结构理论28-29
  • 3 自然地理环境与文化空间的内在联系29-35
  • 3.1 自然地理环境与“行为主体”29-30
  • 3.1.1 自然地理环境与“行为主体”要素的关联29-30
  • 3.1.2 自然地理环境与“行为主体”要素的关系模型30
  • 3.2 自然地理环境与“实践”30-32
  • 3.2.1 自然环境与“实践”要素的关联31-32
  • 3.2.2 自然地理环境与“实践”要素的关系模型32
  • 3.3 自然地理环境与“场所”32-35
  • 3.3.1 自然地理环境与“场所”要素的关联32-34
  • 3.3.2 自然地理环境与“场所”要素的关系模型34-35
  • 4 恩施州自然资源环境风貌与土家族文化空间生存现状35-44
  • 4.1 恩施州自然资源环境风貌35-38
  • 4.1.1 恩施的气候特征35-36
  • 4.1.2 恩施的地形地貌36
  • 4.1.3 恩施的水系分布36-37
  • 4.1.4 恩施的植被和土壤37
  • 4.1.5 恩施矿产资源类型与分布37-38
  • 4.2 恩施州土家族主要文化空间38-44
  • 4.2.1 龙船调文化空间38
  • 4.2.2 黄四姐文化空间38-39
  • 4.2.3 土司城文化空间39-40
  • 4.2.4 摆手舞文化空间40-41
  • 4.2.5 撒叶儿嗬文化空间41-42
  • 4.2.6 土家族建筑文化空间42-44
  • 5 案例研究:恩施舍米湖摆手舞文化空间形成和发展44-55
  • 5.1 自然地理环境对舍米湖摆手舞文化空间形成的影响44-50
  • 5.1.1 舍米湖摆手舞文化空间形成的自然环境动力44-46
  • 5.1.2 自然地环境影响舍米湖摆手舞文化空间行为主体艺术审美特征的形成46-48
  • 5.1.3 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舍米湖摆手舞文化空间舞蹈表现形式的形成48-49
  • 5.1.4 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舍米湖摆手舞文化空间场所的建立49-50
  • 5.2 自然地理环境对舍米湖摆手舞文化空问发展的影响50-55
  • 5.2.1 自然地理环境新的时代内涵对舍米湖摆手舞文化空间行为主体的影响50
  • 5.2.2 自然地理环境对舍米湖摆手舞文化空间“实践”发展的影响50-52
  • 5.2.3 自然地理环境对舍米湖摆手舞文化空间“场所”格局变迁的影响52-55
  • 6 恩施州土家族文化空间保护与发展的建议55-62
  • 6.1 树立与恩施州自然环境相融的新型土家族民族文化自信55-56
  • 6.1.1 提升融入自然地理环境的恩施土家族文化自觉55
  • 6.1.2 树立融入自然地理环境的恩施土家族文化自信55-56
  • 6.2 土家族文化空间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发展56-60
  • 6.2.1 文化和自然融合与美丽乡村建设56-57
  • 6.2.2 文化和自然融合与民俗生态旅游57-59
  • 6.2.3 文化和自然融合与文化产业发展59-60
  • 6.3 保护恩施土家族文化形成的自然空间形态60-62
  • 6.3.1 加强恩施水系自然形态的保护60
  • 6.3.2 推进鄂西林地自然形态的保护60-61
  • 6.3.3 控制山体自然景观的开发61-62
  • 7 结论与讨论62-64
  • 7.1 主要结论62-63
  • 7.2 研究不足63-64
  • 参考文献64-68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项目情况68-69
  • 致谢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于海;;城市更新的空间生产与空间叙事——以上海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02期

2 王承旭;;城市文化的空间解读[J];规划师;2006年04期

3 肖贵清;;“概论”课第10章教学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12期

4 龚胜生;何小芊;;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5 明庆忠;;人地关系和谐: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一种地理学的视角[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李星明;曾菊新;LIU Juanita C.;;旅游规划的文化生态理论研究[J];人文地理;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怿晗;皇家园林文化空间与文化遗产保护[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全洪;民族村寨文化空间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对恩施土家族文化空间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04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5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