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古代黄河中游都市发展迁移与环境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3 22:17
  黄河中游地区历史上曾经建立过多个都城并形成过许多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历史时期由于受资源环境条件演变的影响,这些都市一直在关中平原、伊洛盆地这一广阔的地理空间内频繁迁移。以前大部分学者对该区域城市的选址迁移和建设发展等问题的研究,主要基于古代历史文献记载的资料,并侧重于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人文方面进行探讨。实际上,这些都市在不同时期的兴衰和城址的迁移变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变迁具有密切关系。目前对历史时期城市迁移发展与环境变迁关系的研究还比较简单、朴素。本文主要通过查阅大量古籍文献资料、自然灾害史料和考古资料等,结合历史时期环境演变的自然科学证据,并在野外实地考查的基础上,应用环境科学理论、现代地理学理论,从环境变迁、人地关系演变的视觉,通过多学科综合分析,去探讨古代黄河中游都市发展迁移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客观认识整个黄河中游城市历史人地关系演变的重要规律,对于科学地理解黄河中游地区历史上城市的发展演变和迁移与环境演变互动关系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目前在全球变化的环境背景当中,黄河中游各个类型城市的建设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环境资源问题提供历史借鉴,并对当前开展城市...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古代黄河中游都市发展迁移与环境变化研究


!口一占.曰

西安,气候,年平均温度


图1一3西安附近地貌类型图关中地区属于北半球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年平均降水量为500一700~,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气温在13一15℃之间。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也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历史时期以来,关中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经历了冷暖交替的变化过程,大致如下【661:先周时期(约4以”aB卫一3以”aB.R左右)为亚热带温暖半湿润气候;西周时期(公元前n世纪一公元前8世纪中期)气候冷干,年平均温度较今低约1一2℃,年均降水量也略少于现在;东周至西汉前期(公元前8世纪中期一公元前1世纪)是一个暖期,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1一2℃,年均降水量也多于现在;西汉后期至北朝时期(公元前1世纪一公元6世纪)气候凉干;隋和唐前、中期(7一8世纪)气候暖润,年平均温度高于现代1℃左右,年均降水量也略多于现在;唐后期至北宋时期(9一n世纪)气候凉干;金前期(12世纪)气温升高,气候变得温干;金后期和元代(13一14世纪前半叶)又变为凉干气候;明清时期(14一20世纪初)气候冷干。关中地区历史时期气候的这种变

秦咸阳


族至秦王朝建立,八易其都,相继形成了9个都城,9都之中除了西睡(西犬丘)和秦邑在甘肃境内之外,其余7个都城均在关中地区,按时间顺序依次由西向东为济、济渭之会、平阳、雍、径阳、栋阳、咸阳。根据秦人都邑的分布及迁移过程可以看出,秦人的活动中心一直在由西向东不断推进,从甘肃南部逐渐转移到关中平原中部。秦都咸阳位于今咸阳市区东约巧km的地方,即在渭河北岸的长陵车站、窑店乡和肖家村车站一带。秦时咸阳城经几次扩建,秦惠文王时,宫殿林立,范围不断扩大,“新作宫室,南临渭,北逾径”。秦始皇即位后,咸阳城范围又扩大到渭河以南,形成以“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态势。由此在渭河以南陆续修建了章台宫、兴乐宫、信宫、阿房宫及诸庙等,在渭河以南形成了一个新的宫殿建筑群,大有取代渭河以北咸阳宫之趋势。秦咸阳城是继周丰镐之后出现在关中平原中央的第二个大城市和全国性的行政中心,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图图例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殷商时期中原地区气候变迁探索[J]. 魏继印.  考古与文物. 2007(06)
[2]历史时期关中平原水旱灾害与城市发展[J]. 殷淑燕,黄春长,仇立慧,贾耀锋.  干旱区研究. 2007(01)
[3]秦人西迁“西垂”的动因[J]. 王志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4]全新世洛阳盆地的水系变迁研究[J]. 张本昀,吴国玺.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5]东西两犬丘与秦人入陇[J]. 王学理.  考古与文物. 2006(04)
[6]试析区位和地缘因素对城市发展演进的影响——以古都洛阳为例[J]. 刘志平,刘伟国.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7]冰芯记录的过去1000a青藏高原温度变化[J]. 姚檀栋,秦大河,徐柏青,杨梅学,段克勤,王宁练,王有清,侯书贵.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03)
[8]过去2000a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幅与周期[J]. 葛全胜,郑景云,刘健.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03)
[9]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的环境变迁与城市兴衰[J]. 邹逸麟.  江汉论坛. 2006(05)
[10]论关中盆地古代城市选址与渭河水文和河道变迁的关系[J]. 殷淑燕,黄春长.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博士论文
[1]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庆阳农耕文化与区域环境关系研究[D]. 苗红.兰州大学 2007
[2]早期秦文化研究[D]. 王志友.西北大学 2007
[3]中国古都建设与自然的变迁——长安、洛阳的兴衰[D]. 王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136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136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7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