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缘到核心 ——汉晋之间江淮地域社会的演进
发布时间:2021-06-06 03:36
江淮地区处于我国南北过渡地带,正是这种地缘性的特征,导致江淮地域社会发展颇为复杂与曲折。先秦时期,江淮地域先后受吴越与楚国统治,处于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秦汉时期,江淮地区纳入王朝郡国行政统治体系之内,而自身的边缘性与过渡地带社会特征并未消失,故汉晋之间江淮社会发展颇为复杂,随之南方政权的崛起,江淮地域处于南北交争之中,也开始进入南方王朝统治体系中核心区域,从而实现了由边缘到核心区域的转变。关于汉晋之间江淮地区整体性研究尚为不足,开展江淮地区研究,有利于考察汉晋时期中国各个地域不同的发展路径及其社会特质,丰富汉晋之时区域史研究内容且扩大理论视野,综合考量中央核心区与国家边缘性地带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以汉晋之间江淮地区的诸侯王谋反、地方官吏叛乱、农民起义为切入点,综合考量江淮社会的转变历程。第二章,主要分析“江淮”一词地理概念的演变与江淮地理、人文环境。西汉时期,江淮地理范围包括淮河及长江南北区域,但随之对南方地区认识的深入,及郡国行政区划的调整,东汉时期,将长江以南地区排除在外,至于晋代,江淮地理范围基本固定,南达长江,北界淮水,东临大海,西凭大别山。江淮地区河流密布,湖泽丛生,对早期社...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江淮地域的国内外研究
二、关于汉晋之间江淮地域的研究
第三节 理论与方法
一、文献考证法
二、统计分析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江淮地理环境及其概念简析
第一节 汉晋之间“江淮”概念简析
一、先秦文献的“江淮”一词的含义
二“江淮”地理区域概念的产生
三、汉晋之间“江淮”地理范围
第二节 江淮自然地理特征
一、江淮区域的地形
二、江淮区域的水系
三、江淮区域的气候
第三章 中央与江淮之间互动—以汉代江淮诸侯谋反为视角
第一节 秦汉之际江淮政治格局
一、“亡秦必楚”谶语下的帝国隐患
二、“东南有天子气”与反秦战争
第二节 从“谋为东帝”看汉廷与江淮地域之间的对立关系
一、黥布谋反与江淮政治格局
二、淮南王刘长谋反案
三、吴王刘濞与七国之乱
第三节 区域文化史视野下的淮南王刘安谋反案
一、江淮区域文化与刘安谋反案
二、人文意识的自我觉醒—江淮地域的古史传说
第四章 东汉时期江淮巨患与原始道教
第一节 移风未易俗与江淮社会特征
一、楚越之风
二、移风未易俗
第二节 盗贼频发的江淮社会
一、江海之贼
二、“安顺之后”的江淮盗贼
第三节 原始道教与江淮异端思想
一、江淮地域道教异端思想
二、南岳霍山与道教发展
三、山中修道与江淮道教发展
第五章 南北对立格局下的江淮社会转变
第一节 汉末江淮豪族动向分析——以庐江郡为例
一、汉末庐江郡文化豪族
二、汉末庐江郡豪强
第二节“淮南三叛”与移驾寿春
一、淮南三叛
二、陈敏之乱与移驾寿春
第三节“荒残”特征下的核心区—江淮政治地理格局走向
一、“荒残”—东晋江淮社会印象
二、军事主导下的核心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213518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江淮地域的国内外研究
二、关于汉晋之间江淮地域的研究
第三节 理论与方法
一、文献考证法
二、统计分析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江淮地理环境及其概念简析
第一节 汉晋之间“江淮”概念简析
一、先秦文献的“江淮”一词的含义
二“江淮”地理区域概念的产生
三、汉晋之间“江淮”地理范围
第二节 江淮自然地理特征
一、江淮区域的地形
二、江淮区域的水系
三、江淮区域的气候
第三章 中央与江淮之间互动—以汉代江淮诸侯谋反为视角
第一节 秦汉之际江淮政治格局
一、“亡秦必楚”谶语下的帝国隐患
二、“东南有天子气”与反秦战争
第二节 从“谋为东帝”看汉廷与江淮地域之间的对立关系
一、黥布谋反与江淮政治格局
二、淮南王刘长谋反案
三、吴王刘濞与七国之乱
第三节 区域文化史视野下的淮南王刘安谋反案
一、江淮区域文化与刘安谋反案
二、人文意识的自我觉醒—江淮地域的古史传说
第四章 东汉时期江淮巨患与原始道教
第一节 移风未易俗与江淮社会特征
一、楚越之风
二、移风未易俗
第二节 盗贼频发的江淮社会
一、江海之贼
二、“安顺之后”的江淮盗贼
第三节 原始道教与江淮异端思想
一、江淮地域道教异端思想
二、南岳霍山与道教发展
三、山中修道与江淮道教发展
第五章 南北对立格局下的江淮社会转变
第一节 汉末江淮豪族动向分析——以庐江郡为例
一、汉末庐江郡文化豪族
二、汉末庐江郡豪强
第二节“淮南三叛”与移驾寿春
一、淮南三叛
二、陈敏之乱与移驾寿春
第三节“荒残”特征下的核心区—江淮政治地理格局走向
一、“荒残”—东晋江淮社会印象
二、军事主导下的核心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213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213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