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节事环境感知对节事旅游效应的影响研究 ——以崂山登山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06 07:23
本研究从节事举办地的居民视角出发,以崂山登山节为例,探究居民对节事环境的感知情况,以及其对节事旅游效应的影响。在借鉴以往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建立了居民视角下节事环境与旅游效应的关系模型,探究居民的节事环境感知、节事评价、地方依恋、节事态度与居民行为意愿的关系,并选取崂山登山节为研究对象,在2017年崂山登山节结束后,对青岛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研。根据问卷收集的数据结果,利用统计学工具对模型加以分析验证,并得到以下结论:(1)居民节事环境感知越正向,对节事的评价越积极,且物理环境感知和人文环境感知对节事评价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2)居民的节事评价和地方依恋二者共同正向影响节事态度,且地方依恋对节事态度的影响高于节事评价;(3)居民对节事态度与居民行为意愿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联,居民对节事的态度越好,居民的行为意愿越积极;(4)居民积极的节事环境感知对城市旅游效应存在正向影响。根据数据分析结论,本研究结合节事营销的长期战略效应提升需求,围绕城市居民视角,从节事举办的不同阶段为节事组织者更好的提升节事旅游效应提出相关建议:(1)节事选择阶段,应关注居民对节事的接受度,选择文化契合、民众喜...
【文章来源】: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
念模型据前文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知,社会交换理论下,居民的感知会对其行定的影响,在节事营销中这种行为意愿体现为节事的推荐意愿和节事的参面。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感知、评价、态度,发现三者之间存在明显联于态度而产生,是评价形成的基础[72]。同时心理学相关研究认为,态度和价,但二者具有同向性,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态度简单看作行为的“行为存在直接影响。而这种感知→评价→态度→行为意愿的探究思路在节具备普适性。节事中感知的内容有很多,本研究选取居民对节事环境的感其中节事环境感知主要包括对节事物理环境的感知和对节事人文环境的感据前文对于地方依恋相关理论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明确地方依恋与居民的能存在一定的关联[73],从而进一步影响居民的行为意愿。根据以上分析,本研究思路:居民对节事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感知会影响其对节事评价和地方依恋二者将共同作用于居民对节事的态度,从而影响居民对节和参与意愿。具体概念模型如图 3-1 所示。
- 46 -图 5-1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示意图 5-5 各构念的标准化因子载荷、标准误差、t 值、AVE 和 CR 结果量问项标准化因子载荷S.E. t 值 P平均方差抽取量(AVE)PE4 0.7420.612 PE3 0.804 0.076 15.572 ***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居民对不同类型体育节事推荐意愿的比较研究——基于事后视角[J]. 李慧,王春峰,李博. 经营与管理. 2018(07)
[2]现代节庆活动的游客感知价值维度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成都国际桃花节为例[J]. 陶长江,李子祎. 旅游论坛. 2018(03)
[3]当地居民对节事活动的感知分析——以杭州西博会为例[J]. 陆淑云,方微. 价值工程. 2018(10)
[4]近30年国内外节事活动游客参与动机研究述评[J]. 许忠伟,黄彬. 旅游导刊. 2018(01)
[5]国外节庆节事旅游研究综述[J]. 张翠晶.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01)
[6]农户对旅游的影响认知、满意度与支持度研究——以北京市自然保护区为例[J]. 白玲,余若男,黄涛,刘晶岚.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01)
[7]城市节事居民感知测量——以大同市为例[J]. 梁明珠,王婧雯. 城市问题. 2017(08)
[8]民族旅游村寨居民文化依恋的时空变迁及其机理——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村落群为例[J]. 蔡溢,杨洋,殷红梅,李瑞,秦随涛. 人文地理. 2017(04)
[9]拉萨古城居民地方依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罗许伍,徐秀美,李幼常.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04)
[10]旅游涉入、满意度、地方依恋作用机制研究——以西柏坡红色游客为例[J]. 陆相林,孙中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7)
博士论文
[1]节事消费者感知价值的维度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张涛.浙江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节事营销战略对城市品牌塑造的影响研究[D]. 谷园园.天津理工大学 2018
[2]开封居民节事支持研究[D]. 袁箐.河南大学 2017
[3]基于居民感知视角的内蒙古昭君文化节实证研究[D]. 范佩佩.内蒙古大学 2015
[4]哈尔滨市节事活动的城市规划对策框架研究[D]. 张学勇.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5]基于GMS的海岛型旅游地管理模式研究[D]. 朱晶晶.安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13893
【文章来源】: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
念模型据前文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知,社会交换理论下,居民的感知会对其行定的影响,在节事营销中这种行为意愿体现为节事的推荐意愿和节事的参面。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感知、评价、态度,发现三者之间存在明显联于态度而产生,是评价形成的基础[72]。同时心理学相关研究认为,态度和价,但二者具有同向性,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态度简单看作行为的“行为存在直接影响。而这种感知→评价→态度→行为意愿的探究思路在节具备普适性。节事中感知的内容有很多,本研究选取居民对节事环境的感其中节事环境感知主要包括对节事物理环境的感知和对节事人文环境的感据前文对于地方依恋相关理论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明确地方依恋与居民的能存在一定的关联[73],从而进一步影响居民的行为意愿。根据以上分析,本研究思路:居民对节事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感知会影响其对节事评价和地方依恋二者将共同作用于居民对节事的态度,从而影响居民对节和参与意愿。具体概念模型如图 3-1 所示。
- 46 -图 5-1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示意图 5-5 各构念的标准化因子载荷、标准误差、t 值、AVE 和 CR 结果量问项标准化因子载荷S.E. t 值 P平均方差抽取量(AVE)PE4 0.7420.612 PE3 0.804 0.076 15.572 ***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居民对不同类型体育节事推荐意愿的比较研究——基于事后视角[J]. 李慧,王春峰,李博. 经营与管理. 2018(07)
[2]现代节庆活动的游客感知价值维度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成都国际桃花节为例[J]. 陶长江,李子祎. 旅游论坛. 2018(03)
[3]当地居民对节事活动的感知分析——以杭州西博会为例[J]. 陆淑云,方微. 价值工程. 2018(10)
[4]近30年国内外节事活动游客参与动机研究述评[J]. 许忠伟,黄彬. 旅游导刊. 2018(01)
[5]国外节庆节事旅游研究综述[J]. 张翠晶.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01)
[6]农户对旅游的影响认知、满意度与支持度研究——以北京市自然保护区为例[J]. 白玲,余若男,黄涛,刘晶岚.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01)
[7]城市节事居民感知测量——以大同市为例[J]. 梁明珠,王婧雯. 城市问题. 2017(08)
[8]民族旅游村寨居民文化依恋的时空变迁及其机理——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村落群为例[J]. 蔡溢,杨洋,殷红梅,李瑞,秦随涛. 人文地理. 2017(04)
[9]拉萨古城居民地方依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罗许伍,徐秀美,李幼常.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04)
[10]旅游涉入、满意度、地方依恋作用机制研究——以西柏坡红色游客为例[J]. 陆相林,孙中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7)
博士论文
[1]节事消费者感知价值的维度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张涛.浙江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节事营销战略对城市品牌塑造的影响研究[D]. 谷园园.天津理工大学 2018
[2]开封居民节事支持研究[D]. 袁箐.河南大学 2017
[3]基于居民感知视角的内蒙古昭君文化节实证研究[D]. 范佩佩.内蒙古大学 2015
[4]哈尔滨市节事活动的城市规划对策框架研究[D]. 张学勇.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5]基于GMS的海岛型旅游地管理模式研究[D]. 朱晶晶.安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13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213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