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长沙市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7 10:27
  自1998年我国实行住房商品化制度体系以来,居民个人成为自由选择和购房的主体。城市居民可根据自身的收入、工作地点、个人喜好等因素进行居住区位选择决策。随着我国住房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住区位的作用进一步凸显,特别是在城市化发展迅速、人口剧增、用地紧张、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城市内部住房区位探究有其客观必要性。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数理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路,较为全面地分析长沙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因素,探究居住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最后总结出长沙市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类型。首先,在理论分析方面,本文对居住区位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其次,构建居住区位优势度模型,分析长沙市的居住区位优势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调查问卷分析长沙市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总结长沙市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三种类型——生活偏好型、生态偏好型和享受偏好型,并运用这些类型对长沙市现居住区位选择进行验证。最后,总结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针对针对长沙市居住区位选择的三大类型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如下:(1)居住区位优势度从市中心向外围逐渐递减,各区区...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居住区位选择的理论分析
    2.1 居住区位选择相关概念
        2.1.1 居住区位
        2.1.2 居住区位选择
    2.2 居住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2.2.1 影响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经济因素 1
        2.2.2 影响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非经济因素
第3章 长沙市居住区位优势度评价
    3.1 长沙市居住区位优势度评价因子的构建
        3.1.1 房价因子
        3.1.2 交通条件
        3.1.3 配套设施
        3.1.4 环境条件
        3.1.5 就业条件
    3.2 长沙市居住区位优势度评价的测度方法
        3.2.1 确定研究区域
        3.2.2 构建评价模型
        3.2.3 基础数据来源
    3.3 长沙市居住区位优势度值
        3.3.1 长沙市居住区位优势度空间分布特征
        3.3.2 长沙市居住区位优势度的作用及变化
第4章 长沙市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区位因子
    4.1 长沙市城市居民居住区位主体的社会经济特征及居住现状
        4.1.1 年龄和家庭结构
        4.1.2 职业和受教育程度
        4.1.3 收入水平
        4.1.4 住房现状
    4.2 长沙市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 4
第5章 长沙市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类型
    5.1 长沙市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需求层次分析
        5.1.1 居住区位需求层次分析方法
        5.1.2 居住区位需求层次分析
    5.2 长沙市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类型分析
        5.2.1 生活偏好型——工薪阶层
        5.2.2 生态偏好型——中产阶层
        5.2.3 享受偏好型——高收入阶层
    5.3 长沙市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类型验证
第6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长沙市城市居民居住区位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 B 评价指标数据表
附录 C 长沙市居住区位优势度值一览表
附录 D 长沙市居民居住区位满意度评价分值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居民居住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 马小均,韩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20)
[2]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选择偏好分析——以温州市为例[J]. 卓坚红.  生产力研究. 2009(17)
[3]规划与市场——中国城市用地规模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J]. 柯善咨,何鸣.  中国土地科学. 2008(04)
[4]兰州市居民居住偏好研究[J]. 伍俊辉,杨永春,宋国锋.  干旱区地理. 2007(03)
[5]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微观机制的实证研究——以万科青青家园为例[J]. 刘旺,张文忠.  经济地理. 2006(05)
[6]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单中心城市静态模型[J]. 丁成日.  城市发展研究. 2006(04)
[7]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支付意愿梯度模型的估计[J]. 郑思齐,符育明,刘洪玉.  地理科学进展. 2005(01)
[8]北京市区居住环境的区位优势度分析[J]. 张文忠,刘旺,孟斌.  地理学报. 2005(01)
[9]利用排序多元Logit模型研究城市居民的居住区位选择[J]. 郑思齐,符育明,刘洪玉.  地理科学进展. 2004(05)
[10]国内外城市居住空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刘旺,张文忠.  人文地理. 2004(03)

硕士论文
[1]房地产市场高房价高空置并存问题的政府规制研究[D]. 杨兴慧.青岛大学 2011
[2]城市居住区位研究[D]. 曹嵘.上海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16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216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2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