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吉林省乡土生活与乡土居住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8 17: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状况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近些年,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设计人员参与到乡土建筑的研究、设计中来,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已建成的新式农居中,虽然个别项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由于设计师不了解农村生活,新式农居整体设计水平还不高,示范作用还不显著。传统乡土建筑受建筑技术水平的制约,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各种有利因素,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具有丰富多样的地方建筑形式、空间构成和细部构造。乡土生活是影响乡土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对乡土建筑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论文立足于吉林省乡土居住形态研究,从乡土生活对乡土居住形态影响的角度进行了认识、分析和发掘,总结出适应乡土生活的居住形态。并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社会生产和生活文化,对吉林省乡土居住形态进行改造和提高,提炼出一些适合推广的吉林省新乡土居住形态的设计理论,使其适应现在的生活需求。针对课题研究,论文首先阐述了乡土生活与乡土居住形态的关系,介绍了吉林省乡土生活的文化特质,以及从社会学角度、地理学角度、传播学角度、生态学角度,对吉林省自然乡土聚落的历史和现状... 

【文章来源】:吉林建筑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吉林省乡土生活与乡土居住形态研究


浙江箫村(资料来源:导师摄于2009年)

资料来源,乡土


程生生活水平的现代化,也带来了居住形态乡土文化的支撑,造成了地域建筑文化乡土生活的适应性角度出发,通过向传足吉林省地区,研究适应该地区乡土生村建设。态 现代是多种技术、多种文化并存的技术等要因地制宜,对文化要去其糟建筑文化的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关,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国有责任感的建中国的口号。历经数十载,我们总结出、文化、当地的物质条件、人文环境一还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但是乡村中或图 1-2 空村(资料来源:网络)

萨满,中国民族,黄米,淘洗


萨满祭祀(引自《中国民族建筑概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79—2009年农村住宅的变化——以湖南的调研为例[J]. 卢健松,姜敏.  建筑学报. 2009(10)
[2]乡村景观空间演变的文化解读——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 范建红,陈烈,寇军.  建筑学报. 2009(10)
[3]迈向新时期的乡土建筑[J]. 汪原.  建筑学报. 2008(07)
[4]岭南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功能置换——广州大学城民俗博物村保护与更新设计[J]. 廖志,陆琦.  建筑学报. 2008(07)
[5]历史的保护与生活形态的重塑[J]. 朱瑞.  华中建筑. 2006(10)
[6]空间、制度、文化与历史叙述——新人文视野下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J]. 李东,许铁铖.  建筑师. 2005(03)
[7]土著的前卫——大地艺术视野中的乡土聚落[J]. 陈晶,单德启.  建筑师. 2005(03)
[8]国内当代乡土与地区建筑理论研究现状及评述[J]. 袁牧.  建筑师. 2005(03)
[9]河南地区传统聚落与堡寨建筑[J]. 郑东军,张玉坤.  建筑师. 2005(03)
[10]从传统民居建筑形成的规律探索民居研究的方法[J]. 陆元鼎.  建筑师. 2005(03)

博士论文
[1]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研究[D]. 金正镐.中央民族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基于生态理念的旧城滨河空间环境更新研究[D]. 陈旭磊.西南交通大学 2008
[2]鄂东南地区乡土建筑研究[D]. 厍金杰.武汉理工大学 2008
[3]昆明周边农村居住形态发展模式探索[D]. 何君平.昆明理工大学 2008
[4]湘中南地区传统民居形态特征的现代转换研究[D]. 李俊.湖南大学 2006
[5]滇西北高原摩梭人聚居区的乡土建筑研究[D]. 马青宇.重庆大学 2005
[6]传播学视域中延边地区智新民居发展的探究[D]. 莫鑫.华中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90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290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3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