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南太行林虑山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09 04:11
  在高速全球化、城镇化的背景下,我国独具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正快速消失。目前关于乡村聚落景观特征的研究中,研究对象较侧重于乡村聚落中的生活类景观,忽视生产类景观和信仰类景观。这种聚落景观特征的研究框架,忽视了聚落景观的整体性,对于地形复杂,聚落中建筑组团占地面积小的山地聚落景观特征识别十分不利,急需一种针对该类型聚落构成特性的景观特征研究方法。基于此问题,本文结合风景园林学科的特性,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场所理论和马斯洛需求理论为理论基础,建构系统性的乡村聚落景观特征分析框架。选取南太行地区典型的高山峡谷景观单元——林虑山地区为研究范围,在分析该地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和社会结构背景的基础上,以其内21个乡村聚落为样本,运用田野调查,聚落单位层次分析、图解分析等方法,从生产、生活、信仰三种功能层次和地景、聚落、住居三种尺度层次对该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特征展开研究,并进一步总结其景观形成机制。研究结论包括如下5个方面:(1)该地区乡村聚落的生产、生活、信仰三类景观的空间结构各不相同。其中生产景观从中心到边界表现出“村—林—田—林—山”的交错环状结构。生活景观的地景与聚落尺度表现出“聚集—非向心...

【文章页数】:27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5-1山麓、山腰、山顶三地带聚落分布

图5-1山麓、山腰、山顶三地带聚落分布

经过第四章第一节的讨论,得益于当地太行山地形在水平方向的横向发展,以及垂直方向上“三崖两崭一垴一缓麓”的阶梯状发展的模式,研究区域内的聚落形成了立体化的分布特征。聚落与聚落空间位置关系可总结为“山体垂直方向上三层立体分布,水平方向上并列串珠状分布”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在不同的层次....


图5-2三地带聚落地形剖面对比

图5-2三地带聚落地形剖面对比

区域内的聚落呈阶梯状分布于山麓、山腰与山顶地带。虽位于不同的山体阶层之上,但其局部的地形地貌基本上都满足了“地处高地,后有靠山,防御性高”的特征。在峡谷的山麓地带,两侧有高山相夹,聚落一般背山面水建在山麓的高台之上。聚落其背有靠山,可阻挡寒风,身处高台,在防水的同时具有一定的防御....


图5-3车佛沟地区聚落朝向

图5-3车佛沟地区聚落朝向

在该区域内聚落的整体朝向印证了村民的说法,下图最左侧的椿树坪村可以分为前后两个片区,分别位于一个山脊的两侧。前椿树坪村的山脊走向为东北向,其聚落整体都朝向东南,后椿树坪村背后的山脊走向呈“C”字型环绕,其聚落内房屋有朝向东南的也有朝向东北。而对面的寺佛沟村朝向西南、东庄村朝向东南....


图5-4聚落之间的连通道路(车佛沟地区为例)

图5-4聚落之间的连通道路(车佛沟地区为例)

山麓、山腰、与山顶三个地带,山麓地区与外界连通最为方便,山腰次之,山顶地带最困难。山顶与山腰地带的村民如想与外界沟通,首先需沿上下层互通道路下至谷底。这种天然的山体结构,赋予山麓地带的聚落以交通控制权。但区域内上下连通的道路均为多村共享,没有单独使用的状况。在缺乏大型机械的时代,....



本文编号:4057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4057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c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