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龙胜各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理空间分布和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18 23: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作为历史的遗留产物,在世代繁衍过程中成为人们过去生活的记忆和现代生活的历史借鉴。随着后期本土文化意识的觉醒,非遗的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龙胜各族自治县(简称龙胜县)在2017年2月前成功申报57项各级非遗项目,是桂林市非遗丰富度、多样性极高的地区。目前关于非遗的研究主要侧重在内涵价值和开发,以及具体项目发展模式上,而关于龙胜非遗的研究则更注重旅游开发和民族文化历史的追踪。本文顺应时代需求,以上述非遗项目及其391个非遗分布点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研、ArcGIS空间分析、数据统计等方法,分析龙胜县非遗地理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并基于上述结果提出非遗保护利用的基本原则、发展思路和空间保护对策,以期为龙胜非遗保护利用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分析发现,1、龙胜县在桂林市非遗资源上占有重要地位,非遗级别的“金字塔”构成、类别构成的差异性和鲜明少数民族特征。2、龙胜非遗的行政空间分布在数量上呈现西多东少及以平等镇、龙脊镇为首的特征;从类型属性看,各乡镇空间总体分布差异较大,尤其以传统舞蹈、传统技艺和民俗类差异明显;从民族属性来看,侗、瑶、壮、苗四民族非遗相对集中分布...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技术路线图

图1-1技术路线图

1.4.2技术路线一、个人简历


图3-1:桂林市域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数据图

图3-1:桂林市域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数据图

为了解龙胜县在区域内的非遗资源的拥有量水平,本文通过对桂林市域内各县已公布的桂林市级及市级以上的非遗项目进行归纳整理。其中,因申报年限跨度较长,期间桂林市的行政管辖中的临桂县已纳入桂林市区,但为更明确了解各县市情况,本次归纳将临桂区独立于桂林市区,将桂林市曲艺馆、群众艺术馆等组织....


图3-2:龙胜县非遗项目类型结构图

图3-2:龙胜县非遗项目类型结构图

龙胜非遗类型结构还存在明显的阶梯性特征。龙胜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中民俗(31.58%)、传统技艺(26.32%)属于第一梯队,民俗是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龙胜地处深山,被现代化生活方式影响的时间较晚、程度较浅,因此这些生活习俗流传至今;传统技艺也是在现代化工艺较少的情况,龙胜居民则....


图3-3:龙胜县各级非遗项目民族属性结构图

图3-3:龙胜县各级非遗项目民族属性结构图

龙胜县是一个地处桂北高山深谷的少数民族聚居山区,县域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81%,造就了许多具有地域代表的文化。加上龙胜地处偏僻,受外来现代生活方式冲击相对较小,这里的地域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少数民族特色凸显。值得注意的是,龙胜县域内还有其他如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存在,其人口规模相对....



本文编号:4057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4057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9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