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11 02:43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局势风云变幻,中国的综合国力飞速发展,引起了国外的高度重视。但是,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也相对堪忧。黄岩岛问题、钓鱼岛危机以及南海领土争端等频繁纷扰中国,“中国威胁论”等政治言论也是接踵而来,这严重危害着国家内政外交以及领土安全。对于此种严峻情形,在努力提高经济实力的同时,国家在国防力量的强化方面也不能掉以轻心。加强国防力量的关键除了谋求武器设备、军事技术等硬实力的强化之外,更关键的还是提供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国防意识和危机意识,也就是要做好非战时的国防政治动员。 完善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能够增进国内军民团结和国际军事合作,促进我国整体的国防动员事业,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本研究致力于对我国非战时国防动员工作中的政治动员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完善对策进行探讨。文章基于科学发展观理论以及党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等,对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概念、特点、功能和构成要素进行了界定。通过对湖南省军区进行个案分析,阐释我国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现状。通过分析,本研究发现由于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带来的挑战等原因,导致当前我国非...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简评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内涵
2.1.1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概念界定
2.1.2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特点
2.1.3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功能
2.1.4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构成要素
2.2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理论依据
2.2.1 科学发展观理论
2.2.2 党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
2.2.3 系统论
2.3 完善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意义
2.3.1 增进国内军民团结和国际军事合作
2.3.2 完善我国整体的国防动员工作机制
2.3.3 推进中国特色军亊变革的深入发展
2.3.4 保障人民军队战时能够“打得赢”
第3章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现状分析——以湖南省军区为例
3.1 湖南省军区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3.1.1 湖南省军区概况
3.1.2 湖南省军区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的主要做法
3.1.3 湖南省军区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取得的成效
3.2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在新时期面临的问题
3.2.1 国防政治动员工作协调度不高
3.2.2 相应的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法规制度不够完善
3.2.3 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方式老旧
3.3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带来的新挑战
3.3.2 国防政治动员工作观念的相对滞后
3.3.3 国防政治动员各方面工作难以对接
3.3.4 国防政治动员工作组织机构设置不够科学
3.3.5 动员程序不明确,平战转换效率低
第4章 国外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经验及启示
4.1 国外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的基本做法
4.1.1 美国:健全法规,适度动员
4.1.2 日本:培养军事骨干,发展国防产业
4.1.3 俄罗斯:政府主导,联邦动员
4.1.4 以色列:动员常态化,军事全民化
4.2 国外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的相关经验
4.2.1 扎实做好日常准备工作
4.2.2 高度重视国防法规建设
4.2.3 注重利用多样外交手段
4.3 国外经验对完善我国非战时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启示
4.3.1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形式须多样化系统化
4.3.2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必须以法律为保障
4.3.3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必须做好外交工作
第5章 完善我国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对策
5.1 实现政治动员工作一体化
5.1.1 政治动员力量一体化
5.1.2 政治动员指挥一体化
5.1.3 政治动员保障一体化
5.2 完善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的相关法规制度
5.2.1 加强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地方性法制建设
5.2.2 进一步完善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相关配套法规制度
5.2.3 促进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法律法规的更新换代
5.3 建立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应急系统
5.3.1 应急预警系统
5.3.2 应急信息发布系统
5.3.3 应急组织领导系统
5.3.4 应急预案系统
5.4 构建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协调机制
5.4.1 建立“军民结合”的协调运作机制
5.4.2 构建国防政治动员信息平台
5.4.3 优化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的职能和机构设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4044724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简评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内涵
2.1.1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概念界定
2.1.2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特点
2.1.3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功能
2.1.4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构成要素
2.2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理论依据
2.2.1 科学发展观理论
2.2.2 党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
2.2.3 系统论
2.3 完善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意义
2.3.1 增进国内军民团结和国际军事合作
2.3.2 完善我国整体的国防动员工作机制
2.3.3 推进中国特色军亊变革的深入发展
2.3.4 保障人民军队战时能够“打得赢”
第3章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现状分析——以湖南省军区为例
3.1 湖南省军区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3.1.1 湖南省军区概况
3.1.2 湖南省军区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的主要做法
3.1.3 湖南省军区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取得的成效
3.2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在新时期面临的问题
3.2.1 国防政治动员工作协调度不高
3.2.2 相应的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法规制度不够完善
3.2.3 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方式老旧
3.3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带来的新挑战
3.3.2 国防政治动员工作观念的相对滞后
3.3.3 国防政治动员各方面工作难以对接
3.3.4 国防政治动员工作组织机构设置不够科学
3.3.5 动员程序不明确,平战转换效率低
第4章 国外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经验及启示
4.1 国外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的基本做法
4.1.1 美国:健全法规,适度动员
4.1.2 日本:培养军事骨干,发展国防产业
4.1.3 俄罗斯:政府主导,联邦动员
4.1.4 以色列:动员常态化,军事全民化
4.2 国外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的相关经验
4.2.1 扎实做好日常准备工作
4.2.2 高度重视国防法规建设
4.2.3 注重利用多样外交手段
4.3 国外经验对完善我国非战时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启示
4.3.1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形式须多样化系统化
4.3.2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必须以法律为保障
4.3.3 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必须做好外交工作
第5章 完善我国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机制的对策
5.1 实现政治动员工作一体化
5.1.1 政治动员力量一体化
5.1.2 政治动员指挥一体化
5.1.3 政治动员保障一体化
5.2 完善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的相关法规制度
5.2.1 加强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地方性法制建设
5.2.2 进一步完善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相关配套法规制度
5.2.3 促进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法律法规的更新换代
5.3 建立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工作应急系统
5.3.1 应急预警系统
5.3.2 应急信息发布系统
5.3.3 应急组织领导系统
5.3.4 应急预案系统
5.4 构建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协调机制
5.4.1 建立“军民结合”的协调运作机制
5.4.2 构建国防政治动员信息平台
5.4.3 优化非战时国防政治动员的职能和机构设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4044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404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