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技术进步偏向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5-07-08 23:13
  2004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表明我国劳动力要素开始出现短缺,而2010年以后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传统的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在竞争中获取优势,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在新常态下,要维持我国经济稳定持续的增长,必须提高我国劳动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技术进步要偏向劳动要素。然而,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技术进步正偏向于资本要素,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会造成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收入分配不公等一系列问题。我国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经济机构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一方面加快了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另一方面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加剧了我国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因此研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技术进步的偏向性的影响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在细致梳理技术进步偏向的理论与研究基础之上,以不变弹性CES生产函数作为总量生产函数,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测算了中国各省份在1978-2016年期间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要素替代弹性的大小介于0.73-2.583之间。我国除了天津、吉林和贵州三个地区之外的其他省份要素替代弹性都是小于1的,表明这些地区资本与劳动要素总之间呈互补...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框架
        1.3.1 论文结构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
    1.4 创新与不足
2.文献综述
    2.1 技术进步偏向性文献综述
        2.1.1 技术进步偏向理论的发展
        2.1.2 技术进步偏向的测定
        2.1.3 技术进步偏向产生的原因
    2.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文献综述
        2.2.1 城乡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
        2.2.2 国内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研究
        2.2.3 “刘易斯第一拐点”的争论
    2.3 文献总结
3.城乡二元结构对技术进步偏向性影响的理论机制分析
4.实证模型的设定与相关变量的测度方法
    4.1 实证模型的设定
    4.2 相关变量的测算方法
        4.2.1 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测度方法
        4.2.2 技术进步偏向的测度方法
        4.2.3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测度方法
5.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技术进步偏向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技术进步偏向指数测度与分析
        5.2.1 平均技术进步偏向指数
        5.2.2 各年份技术进步偏向指数
    5.3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测度与分析
    5.4 实证分析
        5.4.1 回归结果
        5.4.2 稳健性检验
        5.4.3 分时段回归
6.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56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4056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b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