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环境”内隐观的调查研究:基于新疆高校师生大样本调查数据
本文选题:创新环境 + 内隐研究 ; 参考:《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年09期
【摘要】:采用内隐研究方法,以新疆高校师生为调查样本,探究普通人对"创新环境"的认知,研究结果表明:1)人们对"创新环境"的认知以某种特征结构形式存在于头脑中,并呈现出丰富的内涵;2)经过因子分析,发现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创新环境由创新网络、社会保障、组织支持、物质基础、人文氛围、创新资源六个维度35个指标构成;3)不同类型学校、教师与学生对创新环境特征的认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Abstract]:By using implicit research method and tak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Xinjiang University as the s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mmon people's cognition of "innovation environm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gnition of "innovation environment" exists in the mind in some form of characteristic structure. Through factor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ideal innovation environment in people's minds consists of innovative networks, social security, organizational support, material basis, and humanistic atmospher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gni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environment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different types of school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Department
【基金】:新疆自治区科协课题“新疆科技人才创新环境研究”(XJKX-14-9)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缉慈;知识创新和区域创新环境[J];经济地理;1999年01期
2 柳卸林;;2004-200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分析报告[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12期
3 杨震宁;吕萍;王以华;;科技园的创新环境对园内企业绩效的影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7期
4 张洪石;付玉秀;;影响突破性创新的环境因素分析和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年S1期
5 孙红日;王惠芳;;大学生合作内隐观的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4年07期
6 朱永祥;认知的内隐理论及其分析方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年04期
7 边玉芳,滕春燕;教师心理健康内隐观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3期
8 凌文辁,方俐洛,艾尔卡;内隐领导理论的中国研究——与美国的研究进行比较[J];心理学报;1991年03期
9 黄四林,林崇德,王益文;创造力内隐理论研究:源起与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10 施建农;创造性系统模型[J];心理学动态;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存峰;曹光法;葛明贵;;当代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心理分析与培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齐建芳;;我国三十年来外国人才研究史研究述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黄攸立;熊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区域创新环境关键要素识别[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黄攸立;李强;李政;;基于因子分析的省级区域创新环境比较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贺明;李芳;;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支持系统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宋慧俐;栗玉波;李文婧;;创造力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陈宇科;;西部地区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模式[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9期
8 韩雪;童辉杰;邱训荣;;试论内隐心理健康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张春勋;;重庆装备制造工业竞争力评价及集群提升思路[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1期
10 彭华民,侯莹;论虚拟社区与人际互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德宁;沈玉芳;;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综述[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李玉轩;李平;;知识区进化与地域优势成长的互动机理研究[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李钒;;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田艳平;;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撑要素分析[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何菊莲;王燕磊;;我国高校教师心理养护现状分析——以湖南省为例[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罗晓路;;大学生创造力、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及其相互关系[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7 吴淑娥;王育宝;黄振雷;仲伟周;;基于SEM的科技园区企业科技投入与产出效应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侯志林;唐宁玉;;传统领导风格对于新生代员工的适用性:一个研究框架[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9 王世豪;蔡兆鸿;;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中产业结构优化分析——以广州为例[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国红;邢蕊;;创业导向、创新意愿与在孵企业创新绩效:孵化环境的调节作用1[A];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CI&G)2013年度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赵勇;结构化工作满意度及其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张济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蒋国平;基于隐性知识创造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洁;武汉城市圈区域创新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伟庆;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自主创新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陈栋;自主创新与中国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谢春;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及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喻春光;产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区形成机理与战略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涛;城市创新环境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卢红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邱继芳;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长期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肖学良;金融危机下中小外贸企业成长环境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王筱;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黎永强;博隆科技园项目可行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柳建容;区域创新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叶婷芳;家长式领导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郑军;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对创新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10 张桂雨;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武欣,张厚粲;创造力研究的新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3 程国栋,徐中民,徐进祥;建立中国国民幸福生活核算体系的构想[J];地理学报;2005年06期
4 王缉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构架[J];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03期
5 王秀丽;彭杜宏;吴铁钧;;大学生内隐与外显合作态度的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08年01期
6 赵章留,齐海英;论青少年合作的重要性[J];衡水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陈琴,庞丽娟;论儿童合作的发展与影响因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3期
8 钟静;;图书馆馆员合作心理品质内隐观调查[J];图书馆界;2010年05期
9 崔丽莹;刘世宏;杨月薇;;9~14岁儿童合作条件认知及动机的发展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年04期
10 朱永祥;认知的内隐理论及其分析方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金凤,买英;改进和增强新疆高校“三个主义”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唐成英;市场变局与学费之惑——对新疆高校改制的调研[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贾友军;张杰;丁邦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思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张霞;;新疆高校薪酬管理问题探析[J];科技和产业;2007年05期
5 艾尔肯·尕依提;阿布地哈力克·吉热拉;;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6 万雪玉;林乐锋;;新疆高校研究生科研状况调查与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王瑞鹏;郑国锋;;新疆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成分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年02期
8 倪培强;;新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及对策[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刘向阳;刘继文;郑平;;新疆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10 王媛;;关于加快新疆高校办学发展的几点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贾振红;;新疆高校光学、光电类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和今后工作方向[A];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专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姿雯;全力做好新疆高校毕业生培训工作[N];湘潭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瑟;新疆高校流行“微文化”[N];光明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沈雅屏;新疆高校如何吸引新疆娃[N];新疆日报(汉);2003年
4 蒋夫尔;新疆高校毕业生就业趋理性[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记者 顾晓萍;50名新疆高校毕业生来石对口培训学习[N];石家庄日报;2011年
6 蒋夫尔;新疆高校毕业生青睐社区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晓红;创业培训走进新疆高校[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朱琛;新疆高校负重前行[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1年
9 记者 王瑟;新疆高校新年动作大[N];光明日报;2003年
10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挂职副司长 阿山江·买买提江;新疆高校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N];新疆日报(汉);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文采;新疆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2 刘磊;新疆高校稳定工作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芸;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调查分析[D];新疆大学;2013年
4 王瑞鹏;新疆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5 魏宁;新疆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D];新疆大学;2009年
6 于鸿飞;新疆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7 肖春雷;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8 张花花;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刘锋;新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10 张洁;新疆高校大学生耻感意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92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792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