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形态下劳动力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以平台就业者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27 02:20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美国霸权主义、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及其拥护者发起的中美贸易战、科技战等带来的重大不确定性外部环境,以及迅猛发展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创造性破坏效应,结构性就业矛盾凸显,非预期性失业风险日增,就业形态及其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新就业形态下,劳动力的就业模式、就业特征及其劳动关系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劳动力市场提出了更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本文将以新就业形态为背景,在深入探析新就业形态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影响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总结其经验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人力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就业理论进行分析,结合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实证研究方法,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讨:(1)界定了新就业形态的内涵及特点。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将新就业形态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进行定义,并对比了传统就业形态和新就业形态在特征和类别中的不同,为接下来分析新就业形态下劳动力的特征及其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奠定基础。(2)探讨了新就业形态下劳动力就业变化的特点。深度挖掘国内外学者对新就业形态和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新就业形态下劳动力就业的模式,划分就...
【文章来源】:济南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就业形态与就业质量相互作用模型
新就业形态下劳动力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平台就业者为例500.05的要求,证明本文调查问卷所得样本数据具有良好的建模匹配度。另外,5个潜变量的KMO值均大于0.7,Bartletts的临界值均小于0.05,通过效度检验。表5.4潜变量的KMO值和Bartletts值变量总体工作特征职业发展薪酬福利平台服务质量工作灵活性KMO值0.8940.8140.8320.7850.7940.752Bartletts值ApproxChi-Square2127.764433.835519.638154.784287.734261.754df40625289178Sig.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4.3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1)潜变量结构模型的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模型潜变量若只能借助相关指标进行数据测量。基于测量模型的假设,本文将建立潜变量结构模型,包括工作特征、职业发展、薪酬福利、平台服务质量及工作灵活性5个潜变量,共计17个观测变量,基于模型假设,建立的模型如图5.4所示:图5.4潜变量结构模型初始模型
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1运行AMOS软件,5个潜变量进行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估计参数如表5.5所示:表5.5潜变量的参数估计结果潜变量相关性潜变量EstimateS.E.C.R.P工作特征平台服务质量0.2840.1392.0430.033工作特征工作灵活性0.5340.1363.926***薪酬福利工作特征0.0980.0621.5810.069薪酬福利平台服务质量0.2130.0812.6300.007薪酬福利职业发展-0.0970.124-0.7820.378薪酬福利工作灵活性0.2870.0962.9900.004职业发展工作特征0.3210.0595.441***职业发展平台服务质量0.1590.0831.9160.052职业发展工作灵活性0.4260.0964.438***从表5.5可以看出,工作特征到薪酬福利路径的CR值为1.581,P值为0.069>0.05;职业发展到薪酬福利路径的CR值为-0.782,且P值远大于0.05;平台服务质量到职业发展路径的CR值为1.916,且P值大于0.5。由于上述三条路径的P值没有通过检验,因此显著水平不符合要求,另外6条路径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考虑对上述模型进行修正,即删掉这三条路径,修正后的模型如图5.5所示:图5.5潜变量结构模型修正模型
本文编号:3304866
【文章来源】:济南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就业形态与就业质量相互作用模型
新就业形态下劳动力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平台就业者为例500.05的要求,证明本文调查问卷所得样本数据具有良好的建模匹配度。另外,5个潜变量的KMO值均大于0.7,Bartletts的临界值均小于0.05,通过效度检验。表5.4潜变量的KMO值和Bartletts值变量总体工作特征职业发展薪酬福利平台服务质量工作灵活性KMO值0.8940.8140.8320.7850.7940.752Bartletts值ApproxChi-Square2127.764433.835519.638154.784287.734261.754df40625289178Sig.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4.3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1)潜变量结构模型的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模型潜变量若只能借助相关指标进行数据测量。基于测量模型的假设,本文将建立潜变量结构模型,包括工作特征、职业发展、薪酬福利、平台服务质量及工作灵活性5个潜变量,共计17个观测变量,基于模型假设,建立的模型如图5.4所示:图5.4潜变量结构模型初始模型
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1运行AMOS软件,5个潜变量进行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估计参数如表5.5所示:表5.5潜变量的参数估计结果潜变量相关性潜变量EstimateS.E.C.R.P工作特征平台服务质量0.2840.1392.0430.033工作特征工作灵活性0.5340.1363.926***薪酬福利工作特征0.0980.0621.5810.069薪酬福利平台服务质量0.2130.0812.6300.007薪酬福利职业发展-0.0970.124-0.7820.378薪酬福利工作灵活性0.2870.0962.9900.004职业发展工作特征0.3210.0595.441***职业发展平台服务质量0.1590.0831.9160.052职业发展工作灵活性0.4260.0964.438***从表5.5可以看出,工作特征到薪酬福利路径的CR值为1.581,P值为0.069>0.05;职业发展到薪酬福利路径的CR值为-0.782,且P值远大于0.05;平台服务质量到职业发展路径的CR值为1.916,且P值大于0.5。由于上述三条路径的P值没有通过检验,因此显著水平不符合要求,另外6条路径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考虑对上述模型进行修正,即删掉这三条路径,修正后的模型如图5.5所示:图5.5潜变量结构模型修正模型
本文编号:3304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3304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