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次序logistic模型
发布时间:2025-07-21 18:55
由于农业生产工作的特殊性和季节性,失地前农民多处于未充分就业状态,有些农民农闲时会从事临时工作或临时做点生意,失去农地后,虽然部分劳动力完全从农地上解放出来专门从事非农生产工作。但是,调研发现,由于失地后农民受教育水平低、非农就业技能匮乏、政府对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水平低等原因,农民失地后,就业率下降,对就业保障的满意度也很低。根据调研数据,失地农民失业率高达41.8%,失地农民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很难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失地失业农民经济生活就难以得到保障。这不利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通过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提高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满意度,从而提升失地农民收入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尚未见利用次序logistic模型分析失地农民对就业保障制度满意度的相关研究,为此,本研究通过对陕西杨凌、安徽亳州以及浙江杭州地区失地农民进行就业保障满意度的实地抽样问卷调查,并结合个案访谈的方法,深入了解了失地农民就业和就业保障现状,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研究,发现了很多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 基于陕西...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1 关于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使用方法和条件
1.3.1.2 关于弱势群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3.1.3 关于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的分析研究
1.3.1.4 关于改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解决方案的研究
1.3.2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1.4.1 概念界定
1.4.1.1 关于失地农民概念的界定
1.4.1.2 关于就业保障的概念界定
1.4.1.3 关于满意度的概念界定
1.4.1.4 关于土地征用概念的界定
1.4.2 理论依据
1.4.2.1 双元劳动市场理论
1.4.2.2 人力资本理论
1.5 研究思路
1.5.1. 研究思路概述
1.5.2 研究假说
1.5.2.1 农户特征对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满意度有影响
1.5.2.2 家庭基本情况对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满意度有影响
1.5.2.3 土地补偿金补贴金额对就业保障满意度有影响
1.5.2.4 政府提供的具体就业保障服务对就业保障满意度有影响
1.5.2.5 失地农民对政府提供的具体就业保障服务满意度评价对就业保障满意度有影响
1.5.3 数据来源、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1.5.3.1 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1.5.3.2 变量定义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统计分析法
1.6.3 对比分析法
1.6.4 案例分析法
1.7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现状
2.1 调研区域基本概况
2.1.1 三地基本情况说明
2.1.2 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政策
2.2 结果分析
2.2.1 失地农民的基本特征
2.2.1.1 性别年龄结构
2.2.1.2 文化程度和就业技能
2.2.1.3 被征地意愿
2.2.2 三地调研结果概述
2.2.3 三地调研统计结果对比分析
2.2.4 失地农民就业情况
2.2.5 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情况
2.2.6 计量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分析
3.1 影响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分析
3.1.1 被访者个体特征因素分析
3.1.2 家庭因素影响分析
3.1.3 就业保障情况对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3.1.4 土地补偿金补贴金额对就业保障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3.2 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满意度较低的原因分析
3.2.1 失地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职业技能匮乏、就业观念落后
3.2.2 针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不完善
3.2.3 大部分地区失地农民缺乏基础的失业保障
3.2.4 政府相关部门未能积极为失地农民拓展就业机会
第四章 提高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水平的策略研究
4.1 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制度建设的经验借鉴
4.1.1 国外征地补偿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4.1.2 国外就业安置保障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4.1.3 国外失业保障和工伤保险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4.2 提高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水平的政策建议
4.2.1 促进失地农民收入增长,提高失地农民自我保障水平
4.2.1.1 赋予失地农民征地价格谈判权利,提高失地农民转移性收入
4.2.1.2 土地入股分红,帮助失地农民提高收入水平
4.2.2 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合理补偿失地农民
4.2.2.1 科学合理地对失地农民进行土地补偿
4.2.2.2 土地确权使土地补偿价格市场化
4.2.3 完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
4.2.3.1 成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管理委员会
4.2.3.2 优化职业培训网络,提升失地农民职业技能
4.2.3.3 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就业服务体系
4.2.3.4 创造就业机会,开拓就业渠道
4.2.3.5 协调和整合劳资关系,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保护
4.2.3.6 建立完善的失地农民分类失业保障制度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4058232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1 关于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使用方法和条件
1.3.1.2 关于弱势群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3.1.3 关于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的分析研究
1.3.1.4 关于改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解决方案的研究
1.3.2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1.4.1 概念界定
1.4.1.1 关于失地农民概念的界定
1.4.1.2 关于就业保障的概念界定
1.4.1.3 关于满意度的概念界定
1.4.1.4 关于土地征用概念的界定
1.4.2 理论依据
1.4.2.1 双元劳动市场理论
1.4.2.2 人力资本理论
1.5 研究思路
1.5.1. 研究思路概述
1.5.2 研究假说
1.5.2.1 农户特征对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满意度有影响
1.5.2.2 家庭基本情况对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满意度有影响
1.5.2.3 土地补偿金补贴金额对就业保障满意度有影响
1.5.2.4 政府提供的具体就业保障服务对就业保障满意度有影响
1.5.2.5 失地农民对政府提供的具体就业保障服务满意度评价对就业保障满意度有影响
1.5.3 数据来源、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1.5.3.1 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1.5.3.2 变量定义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统计分析法
1.6.3 对比分析法
1.6.4 案例分析法
1.7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现状
2.1 调研区域基本概况
2.1.1 三地基本情况说明
2.1.2 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政策
2.2 结果分析
2.2.1 失地农民的基本特征
2.2.1.1 性别年龄结构
2.2.1.2 文化程度和就业技能
2.2.1.3 被征地意愿
2.2.2 三地调研结果概述
2.2.3 三地调研统计结果对比分析
2.2.4 失地农民就业情况
2.2.5 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情况
2.2.6 计量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分析
3.1 影响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分析
3.1.1 被访者个体特征因素分析
3.1.2 家庭因素影响分析
3.1.3 就业保障情况对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3.1.4 土地补偿金补贴金额对就业保障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3.2 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满意度较低的原因分析
3.2.1 失地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职业技能匮乏、就业观念落后
3.2.2 针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不完善
3.2.3 大部分地区失地农民缺乏基础的失业保障
3.2.4 政府相关部门未能积极为失地农民拓展就业机会
第四章 提高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水平的策略研究
4.1 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制度建设的经验借鉴
4.1.1 国外征地补偿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4.1.2 国外就业安置保障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4.1.3 国外失业保障和工伤保险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4.2 提高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水平的政策建议
4.2.1 促进失地农民收入增长,提高失地农民自我保障水平
4.2.1.1 赋予失地农民征地价格谈判权利,提高失地农民转移性收入
4.2.1.2 土地入股分红,帮助失地农民提高收入水平
4.2.2 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合理补偿失地农民
4.2.2.1 科学合理地对失地农民进行土地补偿
4.2.2.2 土地确权使土地补偿价格市场化
4.2.3 完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
4.2.3.1 成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管理委员会
4.2.3.2 优化职业培训网络,提升失地农民职业技能
4.2.3.3 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就业服务体系
4.2.3.4 创造就业机会,开拓就业渠道
4.2.3.5 协调和整合劳资关系,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保护
4.2.3.6 建立完善的失地农民分类失业保障制度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4058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4058232.html
上一篇: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农民工就业政策及其效果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