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研究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7-10-24 06:07

  本文关键词: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研究与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拉什 审美自反 自反性现代化 风险文化


【摘要】:现代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将陷入高度现代化阶段的现代化困境。鉴于此,英国社会学家斯科特·拉什将现代化困境归因于启蒙理性主客对立认知方式的内在弊端,并且从美学维度以及文化视角出发,提出了以审美自反为核心的自反性现代化理论。 本文在厘清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的理论渊源、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对拉什白反性现代化理论进行了以下研究:其一,对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理论中审美思维的生成条件、思维方式、思维中介以及作用领域进行研究,以此来揭示审美自反的深刻内涵;其二,从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的自反主体、思维模式、建构路径以及生成后果等方面对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的内在运行机制进行研究,以此来说明拉什自反性现代化是如何在系统性运作下突破现代化困境的;其三,在上述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尝试对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理论进行本土化研究。最后,对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理论进行评价。此外,讨论部分针对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理论与制度主义自反性现代化理论之间所存在的几大争议进行了初步探讨。 研究发现:其一,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的审美思维是在认知自反困境、信息与交流结构兴起以及人与自然关系改善的基础上所生成的,体现为在象征符号系统指导下的以主客相融思维方式作用于生活世界的审美自反;其二,拉什自反性现代化是社会边缘群体在审美自反指导下所建构的,该建构过程包括对前现代化基础的不断解构以及通过象征性符号系统对新基础的不断建构,其后果是风险文化的生成。其三,对拉什白反性现代化理论的本土化研究成果表现为:在充分挖掘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以“民众参与、政府主导、媒体导向”为运作模式的中国特色风险文化。
【关键词】:拉什 审美自反 自反性现代化 风险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0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10
  • 第1章 导论10-19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0-11
  • 1.1.1 问题的提出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6
  • 1.2.1 国外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相关研究11-14
  • 1.2.2 国内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相关研究14-16
  • 1.3 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16-19
  • 1.3.1 概念界定16-18
  • 1.3.2 研究方法18-19
  • 第2章 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渊源19-23
  • 2.1 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9-20
  • 2.1.1 斯科特·拉什的生平及其著述19
  • 2.1.2 全球化时代19
  • 2.1.3 信息化时代19-20
  • 2.2 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的理论渊源20-23
  • 2.2.1 德国浪漫传统20
  • 2.2.2 始于波德莱尔、经由本雅明到阿多诺的美学传统20-21
  • 2.2.3 康德的三大批判21-22
  • 2.2.4 布迪厄的挽救阐释学22-23
  • 第3章 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理论审美思维的提出及其内涵23-29
  • 3.1 认知维度自反性现代化的困境23-25
  • 3.1.1 理性的异化: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结构失衡23-24
  • 3.1.2 信任关系危机:直接信任和间接信任的双重危机24
  • 3.1.3 认知自反制度主义改良的内在悖论24-25
  • 3.2 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理论中审美自反的出场25-26
  • 3.2.1 文化基础:人与自然的主体—主体式关系25-26
  • 3.2.2 结构条件:信息与交流文化结构的兴起26
  • 3.3 审美自反的内涵26-29
  • 3.3.1 审美自反的思维方式:主客相融27
  • 3.3.2 审美自反的近似中介:象征符号系统27-28
  • 3.3.3 审美自反的作用领域:生活世界28-29
  • 第4章 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的自反性主体、建构路径及思维模式29-36
  • 4.1 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的自反性主体:社会边缘群体29-31
  • 4.1.1 审美自反与社会边缘群体的结构性特征29-30
  • 4.1.2 审美自反与社会边缘群体的思想性特征30-31
  • 4.2 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的建构路径31-33
  • 4.2.1 解构性建构31-32
  • 4.2.2 “近似中介”建构32-33
  • 4.3 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的思维模式:审美自反33-36
  • 4.3.1 审美判断33-34
  • 4.3.2 经验性阐释34-36
  • 第5章 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的后果:风险文化36-43
  • 5.1 审美自反的深化与风险意识的重塑36-38
  • 5.1.1 审美白反的经验性阐释与风险的文化感知36
  • 5.1.2 审美判断的崇高性转向与风险判断的感觉逻辑36-37
  • 5.1.3 审美自反的价值理性与风险规避的文化主义37-38
  • 5.2 自反性主体的社群化与风险文化的承载38-40
  • 5.2.1 审美自反的部分确定性与自反性主体的社群化38-39
  • 5.2.2 自反性社群对风险文化的意义共享39-40
  • 5.3 大众传媒的价值选择与二元风险文化的传递40-43
  • 5.3.1 大众传媒的角色定位和价值选择40-41
  • 5.3.2 风险文化的二重性和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41-43
  • 第6章 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的本土化启示43-53
  • 6.1 我国现代化困境及面临风险43-46
  • 6.1.1 我国现代化困境及其成因43-44
  • 6.1.2 我国社会面临的风险及其特点44-45
  • 6.1.3 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理论对我国的适用性45-46
  • 6.2 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应强化价值理性和社会理性46-48
  • 6.2.1 公共政策制定中应高度重视价值理性46-47
  • 6.2.2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同时应兼顾社会理性47-48
  • 6.3 加强我国社会的风险文化建设48-53
  • 6.3.1 提高我国民众的风险意识48-49
  • 6.3.2 强化政府在风险文化构建中的主导作用49-50
  • 6.3.3 加强主流媒体在风险文化构建中的导向作用50-51
  • 6.3.4 传承传统文化,构建我国的风险文化51-53
  • 第7章 总结与讨论53-59
  • 7.1 结论及理论评价53-56
  • 7.1.1 主要结论53-54
  • 7.1.2 理论特色及局限性54-56
  • 7.2 讨论56-58
  • 7.3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58-59
  • 参考文献59-64
  • 致谢64-65
  • 卷内备考表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斯万·欧维·汉森,刘北成;知识社会中的不确定性[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3年01期

2 陈杰;;基于价值理性层面的公共政策创新困境分析[J];世纪桥;2009年07期

3 杨雪冬;风险社会理论述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刘卫东;;风险文化研究与国家信息安全——中国社会双重转型下的传媒文化责任[J];南开学报;2006年02期

5 王俊杰;;自反性现代化理论考察[J];理论探索;2007年02期

6 马步云;;风险社会的文化透视[J];兰州学刊;2006年05期

7 斯科特·拉什,王武龙;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4期

8 李庆霞;;现代性的反思性与自反性的现代化[J];求是学刊;2011年06期

9 李建群;何小勇;;现代性理论图景中的风险话语[J];求索;2007年10期

10 龙佳解;蒋红群;;论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困境及其重建[J];求实;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1087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087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a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