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转型期安徽工人“去商品化”行动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5 17:25

  本文关键词:转型期安徽工人“去商品化”行动方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转型期 安徽私营企业工人 结构主义 去商品化行动方式 互构过程


【摘要】:改革开放在给安徽带来巨大的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伴随着安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紧张,安徽私营企业工人的行动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状态,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安徽私营企业工人的行动方式?安徽私营企业工人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又会如何影响未来安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发展趋势?这成为了中国工人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结构主义的视角,将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融入对于工人行动方式的研究之中。通过2011年安徽大学211三期重点项目《安徽劳资关系实证研究》调查过程中访谈和问卷所得到的信息与资料。结合了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文献查阅的方法。将安徽私营企业工人作为结构主义研究的一个案例。为了对安徽私营企业工人去商品化的行动方式进行研究,为了探究安徽工人行动方式的形成原因,我们将1987年改革开放作为分析的起始时间点,进行了四个环节的分析。首先从中国社会新生的市场入手,分析自由流动的资本对于中国社会的冲击以及对劳动力市场造成的影响;然后考察中国社会政策的变迁,对中国的社会政策进行历史的分析;再从社会中层关系入手,考察改革开放前的劳动关系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劳资关系;最后观察各种社会结构因素对安徽私营企业工人个人社会关系的具体影响。 在分析完安徽私营企业工人去商品化行动方式的形成原因后,我们考察安徽工人去商品化行动方式对于中国当前社会结构的影响。 这样,在理论上,我们可以将劳资关系研究的重点从宏大静态的社会结构因素研究转移到了对于劳资关系中行动者与社会结构之间互动再造的过程研究。形成了完整的过程描述,社会宏观因素影响社会中层关系,并且与中层关系一起影响了个人新社会关系与个人新特征的形成,而个人的行动则是基于个人新的社会关系以及新的个人特征。个人的行动方式形成了一个个新的社会事件,促进了新的社会中层关系以及社会组织的形成,进一步影响到社会宏观结构的变迁。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这是一个动态生动的过程。 同时通过对安徽劳动者行动逻辑的分析,结合当前中国的现实社会状况,本文还对未来劳资关系与工人行动的发展做出了预期。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尚元;建立中国特色的罢工法律制度[J];战略与管理;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1292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292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0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